EN
https://www.gov.cn/

黑龙江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2024-05-19 19:4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哈尔滨5月19日电 题:黑龙江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新华社记者顾钱江、李建平、孙晓宇

敞开最北自贸区开放“窗口”、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黑龙江省抢抓东北全面振兴重大机遇,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努力实现“边陲变前沿”的华丽转身。

这是2024年5月14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南广场进站口处拍摄的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展牌。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47.1个百分点,成为外贸新亮点。

敞开最北开放“窗口”

5月的黑河市,达子香花开满山岗,生机盎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从境外发出的木材专列缓缓驶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列车上62个标箱、3000立方米的木料将运往黑龙江新丝路林产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黑河跨境电商园区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的工人在查找货物(2024年1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我们在境外有12000平方米的厂房,生产旋切单板等初加工产品后运回黑河深加工。这条木材专列为我们高端全桦胶合板生产制造项目提供了充足原料。”公司副总经理杨振东介绍,黑河工厂的日加工能力已达到100立方米,产品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内装修。

这是2024年1月31日拍摄的黑河市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这条跨境木材运输专线是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近5年来不断发展创新的一个缩影。自贸试验区自2019年8月挂牌,便承载起打造我国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重任,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贸易转型升级、金融改革创新、跨境合作等领域大胆试验,总结出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改革经验,对外贸易不断创新高。今年1至3月,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实现154.77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省的19.4%。

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的快件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将包裹一一放置在托盘内,通过传送带送入安检仪。海关工作人员则紧盯着屏幕,仔细查验每一个货物。

在黑河水运口岸出境大厅,旅客等候进入出境通道(2024年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这一中心自去年启用以来,为跨境电商提供了从申报到退税、金融、清关等一站式服务,打造了一条高效的跨境电商通道。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自成立以来,共推出195项自主创新案例,其中49项入选省级创新实践案例。

在中国黑河国际商贸中心,游客在一家超市选购俄罗斯巧克力(2024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我们这批货物,包括玩具、服装和日用品等,一天内就能送达北美客户手中。”哈尔滨新区储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勇说,这都得益于快件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中心提供的高效服务。

近5年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试验田”种成“高产田”,创造了“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五分之一的实际使用外资和七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成绩,围绕对外合作、降低物流成本、培育特色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已拥有超过300项制度创新成果。

畅通联接欧亚通道

3月14日,1列满载55个集装箱1300吨氨基酸的中欧班列从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启程,驶往上万公里以外的荷兰蒂尔堡,标志着黑龙江至荷兰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成功开行。

2024年4月8日,工作人员在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进行装车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货物运送时间节省三分之二,运距减少二分之一……”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站长梁川说,此前,当地有些企业货物运输比较依赖海运集装箱,如今使用中欧班列(哈尔滨—蒂尔堡),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更有利于企业开拓欧洲市场。

互联互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全球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有效促进了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

2024年3月14日,中欧班列(哈尔滨—蒂尔堡)准备从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出发。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据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今年以来,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通行量突破2000列、运送货物2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6%,创历史同期新高,班列实现稳定增长。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拥有2981公里漫长边境线和众多国家一类口岸的黑龙江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完善跨境通道建设,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

在黑龙江省最大铁路口岸——绥芬河口岸的货场,吊机轰鸣作业,集装箱有序装卸,中欧班列繁忙穿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这个口岸货物运量逐年攀升,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2024年4月21日,一列出境的中欧班列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区穿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曲艺伟 摄)

“今年3月,绥芬河站中欧班列单月开行达92列,创历史新高,连续5个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芬河站交接所副所长李义刚说,绥芬河站南场正在进行施工改造,完工后将大幅提升接发车能力,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

中欧班列以其全天候、大运量等优势,成为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互惠的重要载体。经中欧班列“东通道”出境,可通达欧洲10余个国家,入境班列可到达哈尔滨、西安、成都等60个城市。

这是2024年1月30日拍摄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邢广程表示,互惠共赢的战略对接,可以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潜力,积蓄联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开放势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新增长极。

搭建世界共享舞台

百年前,哈尔滨因铁路与世界连接,中外合璧、商贾云集,成为远东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现如今,这里因展会备受瞩目,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

以“合作、互信、机遇”为主题的第八届中俄博览会于5月16日至21日在哈尔滨举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20余个中外代表团参会。

这是2024年5月14日拍摄的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布展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俄罗斯的帝王蟹、土耳其的挂毯、韩国的红参……中俄博览会的国际展区仿佛一个“地球村”,来自世界各地的特色产品汇聚于此,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参展商和采购商。许多外籍与会人士更看重中俄博览会提供的“中国机会”。

35岁的加纳小伙李杰是第二次参加中俄博览会。他和同伴一行5人带来了非洲鼓、木制面具、乳木果油等家乡特色产品。“中国的市场很大,这里也很美。”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

除了特色商品等方面的展示交流外,中俄博览会还围绕文化交流、医疗教育等举办一系列各领域配套活动。“走过十年的中俄博览会成为世界共享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的大舞台。”黑龙江省贸促会会长陈士军说。

努力开放的黑龙江,不止于中俄博览会。

世界5G大会、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黑龙江省通过举办一系列国际盛会,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叠加中国最北自贸区政策效应,在巩固东北亚地区市场基础上,辐射范围向欧洲等地区延伸。

这是2024年1月31日拍摄的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构筑促进内外双循环交流平台,夯实招商引资合作平台。黑龙江凭借地缘优势和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各国积极借此平台拓展市场、深化合作。展望未来,中国高水平向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必将为东北亚乃至全球发展与繁荣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