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两会民生话题:让低保“大伞”为9亿农民遮风挡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让低保“大伞”为9亿农民遮风挡雨
--代表委员热议“全民低保”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朱薇、田刚)“有两个农村兄弟,哥哥因征地农转非,每月可领到100多元低保金,而弟弟拿农村特困补助每月不到10块钱。两人仅仅户籍之差,享受低保政策就迥然不同。”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用一个亲见的实例说明当前城乡之间的福利“巨壑”。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处处体现出民生关怀,提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决心令举国振奋。在分组审议讨论报告时,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作为弱势群体分享发展成果“最低层次的命题”,应尽快积极有序地在农村地区全面建立低保制度,让这把“大伞”为农民遮风挡雨。

    低保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安排走进寻常百姓生活,不过短短10年而已。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只是把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孤老残幼人员作为救济对象;随着向市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下岗失业人员,为了从制度上防止社会成员因生活困难陷入绝境,1997年我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到2002年,低保制度已经实现城市人口“应保尽保”。目前低保人数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来自重庆的马正其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不管是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国企改制,每一项改革方案必定有相应的低保措施。低保制度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稳定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公平“调节器”。

    然而,9亿农民并不在城市低保范围之内。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表示,我国经济一直以发展为首要命题,而发展以更多的人受益为宗旨。在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一个数字巨大的贫困人口群体依然存在,社会机会不公、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已变得日益严峻。

    代表委员们指出,这一切的问题集中于一点就是,如何让更多的百姓在改革中受益,如何让所有的人分享改革成果,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全民低保”便是破解最低层次的分享改革成果命题的“要门”。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目前,农村低保覆盖了25个省份,惠及1500多万农民。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人口,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头”。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由于许多专项救助制度都与低保联系在一起,在一些地方,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进一步拉大。马正其代表说,目前我国实施新型救助体系是以低保为基础,随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司法救助等一系列专项救助制度的实施,使城市低保的“附加值”大增,而农村低保至今尚未能实现全覆盖。这样,低保福利的城乡差距可谓“旧壑未平、又生新壑”。

    刘明华代表表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差距在拉大,这说明农民享有的政府福利存在被边缘化倾向。

    近几年来,农村低保一直都是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见仁见智,献计建言。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个“老热点问题”一锤定音。

    “中央下决心,关键看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傅志康、政协委员陈万志等认为,低保是“民生优先”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国家财政实力对于实现“全民低保”并非难事,关键还需要各级政府真实领会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的精神,能够科学、理性地处理“保吃饭”与“保发展”的关系,尽快推进“全民低保”体系建设,把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救命钱”落实到位。

    陈万志委员还提出,低保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然而目前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低保制度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没有刚性的规定。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花在低保上的钱可能在短期内难见效益,尤其是这种效益还是隐性的,对官员的政绩而言肯定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来得快、来得明显,因此,建议对低保资金安排要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

 
 
 相关链接
· 钮小明代表建议制定《天然气法》打破行业垄断
· 两会民生话题:代表委员热议药品“降价死”现象
· 代表委员议政录:常金月代表呼吁为城管工作立法
· 代表委员:垄断企事业单位应退出其他竞争性行业
· 两会文件解读: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发展现代农业
· 让农民看病不再难—代表热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