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建真言 献良策: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来源:人民日报

    以政府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陈清泰(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多年来不断重复的一种情景是,全国各地在增长速度、投资规模、进出口总额等“量”的扩张方面总是以较大的比例超目标增长;而在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直至体制改革等改善经济质量方面的目标,很多却没有实现。

    一个总的判断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经济增长有巨大潜力,但增长机制却存在缺欠。讲两点意见: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消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把经济管理职能的重点转向创造和维护一个有效率的市场。改革政绩考核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改变主要靠从上至下考核的办法。

    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建议进一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体制,削弱基层政府为获得必要的财政收入不顾一切地追求GDP的动机。

    改进宏观调控方式,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议真正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发布信息,设立水平越来越高的能耗、环保、安全、卫生等技术法规和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创造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环境。

    当前,政府应把握时机、控制力度,加快培育和建设生产要素市场,逐步放开对土地、水、成品油、矿产品等生产要素和稀缺资源价格的实际控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

    发挥约束性指标的约束作用

    马培华(代表民建中央)

    2006年,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一五”规划首度提出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其中一项是,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一举措被赞誉为政府工作思路创新和转变的一大亮点。

    过去的一年,政府工作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令人振奋。但国家的环保形势却让我们的心里沉甸甸的。我们认为,既然明确了环境保护、降低污染物排放是“约束性”指标,理应切实起到约束作用。为此,我们建议:

    首先,摆正“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处理好“约束性”指标同其他指标的关系。当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这对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采取“环境保护优先”的政策。

    第二,要把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一切“约束性”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目标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三,要尽快落实“十一五”环保规划及其相配套的单项规划,尽早组织实施包括污染治理、环保能力建设等投资规划并确保资金到位,及早发挥效益。

    第四,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环保部门“要尽职尽责”,温家宝总理也要求环保部门“要像钢铁一样硬,而不能像豆腐一样软”。要从源头上解决好环保问题,除了从法律上给予保障,还应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破除地方和部门分割,建议设置“环境部”,并实行环保管理体制的“有限垂直”领导。

    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邬贺铨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并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在这一体系中关键是各方面的结合与互动,其中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尤为重要。

    根据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各国可以对公司的研究活动或对高校、研究机构与公司签约的研究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只要这种资助不超过规定的比例就可以。在2003年我国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中,政府占30%,企业占70%,看来在科技投入上我国企业的主体位置更突出。但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如果回溯到美国工业化中期的20世纪60年代,全社会科研经费中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之比是65∶35。在2000年美国政府的科技经费中还有33%投向企业,而我国是10%。显然无论从WTO的规则还是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上看,我国政府科技经费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远未到位。

    除了通过财政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外,政府在资源和市场配置上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我国广大的市场应该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战略资源,我们要像珍惜自然资源一样重视和用好市场资源。

    一些国家的政府很注意营造产学研用合作的环境,通过公共财政科技项目的申请条件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引导。政府主导作用的效果需要通过企业的主体作用才能体现,关键是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亟待解决
张化本(代表九三学社中央)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自主创新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在创新数量和效率上明显优于大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对于我国实施科技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关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成败,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建议:

    1.完善我国科技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一是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标准。二是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尽快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交易法》,大力推进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三是政府应通过税收、贷款等政策优惠鼓励对风险投资介入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兼并收购,以使风险投资能够顺畅退出。四是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从法律层面促进和规范风险投资的发展。

    2.提高国家财政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我们建议,国家财政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如大幅度增加现在每年仅10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额度,加大对竞争前研究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的支持等。

    3.尝试开办科技银行。建议首先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深圳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有条件的城市高新区内开展科技银行试点工作。

    4.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

    5.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创新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辜胜阻(代表全国工商联)

    去年3月份以来,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率调查组就民企创新问题到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进行了调研。下面谈三点调研体会。

    一、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改变“核心技术受控于人,利润分配受制于人”的格局,实现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向“又好又快”的转变。

    二、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需要完善创新动力机制,让企业具有创新的习惯与激情。

    三、企业创新需要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需要国家的财税政策扶持,需要有全社会的观念更新。

    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五项举措:一要市场推动。尽快构建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壮大风险投资事业。

    二要体制创新。借鉴村镇银行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类似硅谷银行的社区科技银行,改变国有银行“贷大贷强贷垄断”的倾向,拓展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要政策扶持。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强度,强化创新税收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引导政府采购向国产高技术产品倾斜,通过利益补偿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四要以人才为本。培养一大批“顶天立地”的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推进技术链上的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上的集群配套,让小企业“快长大”,大企业“做优做强”。

    五要环境优化。形成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机制,放手让一切创新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可持续发展
张宝明(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5%左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重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回收率,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地质勘探,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保障程度,推进节能和循环经济,促进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调整煤炭生产结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资源回收率。将资源回收率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制订鼓励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奖惩政策。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走节约资源发展之路。

    二、加快制订国家统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强化国家规划调控的权威性,实现煤炭生产的有序发展。

    三、要统筹协调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督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责任。建立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增加生产成本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办法筹集资金,加快对资源开采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欠账的治理补救,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票否决。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扩大开放适时开辟保税特区
厉有为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创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后来又加上浦东新区,经济特区对我国改革开放起到了排头兵作用,对市场经济起到了试验场作用,对内地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对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起到了桥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适时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深圳特区等地辟为保税特区是完全必要的:

    一、 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二、是经济特区新的发展阶段的需要。

    三、上述三地分别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三个大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三个新的保税特区的设立,势必使三大经济区带动全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四、新的保税特区在现在的特区的基础上适当做一些政策调整,即可实现。

    五、保税特区的设立十分有利于我国外贸的进口,这与我国扩大进口,平衡外贸的方针相吻合,使外国更多的先进装备、先进技术更方便地进入保税特区生产和销售,从而方便和扩大我国进口,不但平衡对外贸易而且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进而使我国经济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

    六、保税特区的设立符合国际惯例,同时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先行试验和实际行动,势必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

    打造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新高潮
朱树豪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香港和内地都有一个强烈共识,就是在一国的利益之下,发挥两制的优势,才能不断推动共赢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其实,香港是国家服务业战略中可以倚重的一个宝贵资源,用得好,可以像当初制造业北上一样,创造合作共赢典范。

    建议政府可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包括制定战略和优惠政策,为内地跨国经营企业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提供便利,在全球组合经营资源和要素,提高我国企业的全球化综合运作能力。

    引导鼓励香港生产性高端服务业为国内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担当“催化剂”和“服务工厂”的角色。

    内地香港联手,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转移创造的新机遇。

    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开始向海外转移,出现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新趋势。在这一新的国际分工中,内地尚未充分参与其中。香港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担当中介角色,联合内地承接全球服务转移和外包业务,特别是在商务服务、计算机及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及专业服务方面,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共同进入国际服务业新一轮分工格局中。

    在国家改革开放前期,香港制造业成功北上,为香港和内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这次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高端服务业,更将借助中国的全面崛起之势,推动香港成为亚太高增值服务业中心,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发挥澳门优势 推进经贸合作
马有礼

    澳门作为我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葡语国家”泛指使用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等地跨南美、欧洲和非洲的众多国家。发展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于内地开拓出口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挥好我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平台作用,澳门有四大优势:

    一是联系广泛的优势。

    二是经济制度开放的优势。

    三是人才优势。

    四是经济发展活跃的优势。

    我们相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澳门一定能够充分运用这些优势,发挥好我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平台的作用。呼吁内地和澳门的企业家积极参与我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

    胡锦涛主席的非洲八国之行,为我国与包括部分葡语国家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合作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澳门和内地的企业家在我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上,一定大有可为。在这里,我呼吁澳门和内地有胆有识的企业家,携起手来,各展所长,共同开拓我国与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事业,并进而发展与欧盟、拉美及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为国家、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我也呼吁,全国工商联与澳门的中华总商会发挥好牵头作用,发动和组织两地的企业家投入到经贸合作的事业中来。

    发展地区性中小银行 改善金融结构
林毅夫

    目前我国的金融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银行中又以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为核心,运用的人民币资金占到整个金融体系人民币资金运用总量的75%。这种过度集中的金融结构固然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但是,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

    首先,绝大多数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其次,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受限,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困难,二元经济结构难于消除。第三,绝大多数农户得不到金融支持,只能靠自我积累,生产规模很难扩大,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缓慢。第四,改革开放以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能够从银行和股市融到资金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这种融资结构使得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公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第五,大银行的融资倾向于大项目,资金过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大银行,容易出现在某一个阶段投资项目过度集中于某些同类型的大项目的“潮涌现象”,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困难。

    发展中小企业,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得到充分就业,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这些措施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理念和制度创新,支持能够为中小企业、农户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农村小额信贷银行,以及相关的政府和民间的信用、担保、投融资体系的发展。

    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梁荣欣(与王巨禄委员的联合发言)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有别,体制和机制又不一样,所以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也各不相同。中国东西南北差异很大,从总体上说,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不多,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又历经坎坷。如何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既存在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存在体制机制问题,又有方法步骤问题,不存在现成的模式可循。为了避免重蹈历史上的弯路,又能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又好又快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建议在黑龙江垦区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全面探索和积累经验。

    从现实条件看,将黑龙江垦区建成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是完全可行的。

    一、垦区已经步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二、垦区已经在黑龙江农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发展层次,必然对全国发展现代农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思想明确,措施有力,有利于把垦区早日建成全国的现代农业试验区。

    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思想,通过在黑龙江垦区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把中央的这一战略思想率先变成现实,做出样子,不仅对黑龙江、对东北地区,而且对全国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创新农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无疑具有示范、引领、促进和带动作用。

    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
汪纪戎

    美丽、富饶的北部湾,自古就是我国的海上重要通道,在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由于历史原因,今天北部湾的经济发展已落后于其他沿海区域,成为我国沿海经济的“洼地”。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潮,北部湾的优势在沿海,出路在开放,发展在合作。应以开放的眼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中谋划、布局和推进北部湾的开放开发。把自身发展同区域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力推动多区域合作中发挥北部湾的区位优势,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

    为此,我们建议:一、把北部湾开放开发和推进泛北部湾合作提升为国家行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二、从国家层面组织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泛北部湾工作委员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与环北部湾各省(区)联合成立部省(区)工作组,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纳入我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制定和实施的合作计划,以港口、交通、物流、能源、旅游、文化等产业项目合作为切入点,深化合作领域,从国家层面务实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三、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列为国家区域开放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四、高度重视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确保北部湾在高效、有序开发中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雷声)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畅谈“又好又快”:自主创新 产业升级
· 代表委员议国是出谋划策:节能减排如何“突围”
· 代表委员议政录:农村有“新房没新村”现象突出
· 代表委员议政录:国家应支持开发利用野生稻资源
· 代表委员热点话题:坚定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 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快给个人信息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