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为什么要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9日   来源:国研室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社会建设是保障。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关键性工作。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建设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一、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切实抓好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充分就业是人民群众维系基本生活、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有效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是民生的安全网,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积极解决教育、卫生、文化和住房问题。教育是富民强国的根本之策,教育公平体现着人的成长起点和未来发展机会的公平;医疗卫生直接关系人的健康素质,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文化体现着人的精神需求,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住房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特别要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合理规划、科学建设、适度消费,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特别要关心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

    三、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继续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的重点是,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状况好转,有效防止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点是,继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是,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要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严肃查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让节能环保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发挥群众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