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政协委员共话奥运人文软环境建设:劲吹文明之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让神州大地劲吹奥运文明之风

——政协委员共话北京奥运人文软环境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 高鹏、刘铮、章利新)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展示,一次国民素质的锤炼,一次社会风气的洗礼。还有151天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借奥运东风加速推动人文软环境建设成为政协委员们的共同期盼。

    奥运会是机遇也是挑战

    奥运会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是盛大的开幕式、精彩激烈的比赛,还是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光芒四射的冠军得主?“这些都没错,但是,世界可能会更长久地记住这里的人民。”被尊称为“奥运老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曾如是作答。在他看来,北京奥运会最能打动人的应该是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委员也表示,北京举办奥运会,不仅要通过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奉献给全世界一场竞技体育的视觉盛宴,更要通过这个舞台集中展示13亿中国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让世界看到一个泱泱大国团结奋进的姿态,一个古老民族宽广开放的气度,一个和谐社会健康文明的风尚。

    “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委员坦言,挑战就在于眼下我们的服务管理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离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小细节见大文明

    插队加塞、随地吐痰、“京骂”、“国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闯红灯、机动车不避让行人、开车随意并线……这些陋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一些人身上。

    “有人觉得,这都是一些生活小节,没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葛剑平委员表示,人的文明素养,往往就能从这些细节看出来。特别是在奥运会期间,一个人一个小小的不文明行为可能会被放大,受到世界的关注。关键时刻这些“小毛病”很可能会出大问题,影响奥运会的举办水平。

    来自民盟的孙丰月委员对此感同身受。他告诉记者,他曾在澳大利亚留过学,对这个曾举办了2000年奥运会的国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恰是一件“小事”——走在街上,许多陌生人都会对他点头微笑问好。这让他感觉特别愉快、亲切。“提高文明素质,就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细节问题不能忽视。”孙丰月委员说。

    文明之花非一日盛开

    “有些人知道那些行为不对,但就是管不住自己;还有些人甚至根本就不想管自己。”据一项由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前国民文明素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礼仪认知与礼仪实践间存在较大差距。“因为不文明行为没有成本。”葛剑平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症结所在。他表示,在当前这个阶段,还需要用罚款、批评等手段来使公民克服不文明的行为。“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习惯成自然了,也就用不着制度来约束。”

    董良翚委员表示,要解决“知而不行”、“知行脱节”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全社会重视、各系统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从孩子抓起,把一部分民法、刑法、交通法规纳入义务教育内容,让孩子从小懂得遵纪守法,做个文明人;另一方面,交通、城管、环保等政府部门要严格管理,有约束,有惩罚,为提高国民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葛剑平委员表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是一个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

 
 
 相关链接
· 通知:3月10日15时四位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 政协委员在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
· 农村幼儿园太乏匮--政协委员呼吁教育公平"起步"
· 政协委员建议推进中国特色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
· 通知:3月7日晚两位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 胡锦涛等会见港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