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刘经南委员:大学科技创新需实现“五大转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吴晶)连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如何突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委员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要加快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必须实现“五大转变”。

    刘经南委员说,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科研项目从“被动承担”向“策划承担”的转变,推动科研过程从“个人奋斗”向“团队攻关”的转变,推动科研发展模式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的转变,推动科研组织架构从“单一模式”向“矩阵模式”的转变,推动科研服务思想从“间接服务”向“直接服务”转变。

    他指出,以往科学研究往往是国家出台项目申报指南,然后由大学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去申请承担。研究型大学应从被动转向主动,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策划科研项目,通过这一过程凝聚学术资源和专家队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尤其重视发挥研究型大学的作用。我国不少高校的科研人员越发积极申报和争取科研项目。然而,刘经南注意到,很多获准项目往往靠一人或几人小组完成,并没有达到高质量、高水平。还有一些人“不敢也舍不得”把项目与他人分享。

    “这种单兵作战的思路一定要改变。”刘经南说,跨学院、跨学校、跨机构的“团队攻关”便于多学科融合交叉,更易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刘经南说,研究型大学并非是建多少实验室,有多少科研项目,这些都只是“量的扩展”。向“质的提升”转变就应该将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级别、科学研究的内涵和内容、科学研究的影响力、社会服务的效果等列为标准。

    国家正在大力提倡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创新,刘经南认为,国内研究型大学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实现“单一架构模式”向“矩阵架构模式”的转型,即形成教学、科研行列交织的矩阵式完整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应包括科研规划的管理、人才引进、国家级、省部级和院系级研究机构的配置以及学术研究方向的规划等。

    “方向一定要有特色,应做人无我有之事。”刘经南强调,我国已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研究型大学要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就地形成科研成果,发挥大学要积极服务地方区域行业发展的功能。

 
 
 相关链接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 蔡宏柱代表:将农业循环经济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
· 周光权代表:预防犯罪可以有效地提前保卫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