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代表们积极谋划大灾之后的贵州省下一步发展大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赵鹏、王丽、刘文国)连日来,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代表们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积极谋划大灾之后的贵州省下一步发展大计。代表们认为,贵州这样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锐意改革开拓创新,闯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人民幸福感强的绿色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过去的5年,贵州省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全省净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以上。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到2007年底,贵州省仍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

    面对沉重的发展压力,代表们的共识是,贵州省既要加快发展,更要“好”字当头,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石宗源代表所说:“我们决不能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代价谋求一时之快的发展。”

    这一共识,来自于贵州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不懈追求。在去年召开的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环境立省”战略被放在五大发展战略首位,明确树立“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

    这一战略和理念,始自20年前毕节试验区。20年后的今天,曾经经济发展最为贫困落后、生态环境极端恶化的毕节,走出了一条人与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

    落实这一战略和理念,需要远见和胆识。正如刘一民代表所说:“决不要带血的GDP,敢于舍弃带污的GDP。”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全省65兆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已全部关停,300多家黄磷、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关闭。贵阳市结合灾后恢复,毅然对78户生产能力落后的“两高”企业实施关停。

    实践这一战略和理念,要舍得在生态建设上有大投入。贵阳市继建成第一环城林带后,又投巨资建设总长304公里的第二环城林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77%。近10年里,贵州省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2006年达到39.93%。

    财力并不富裕的贵州省,在治污减排上的大决心,在生态建设上的大手笔,其勇气和魄力,不仅来自于对自身实际的清醒认识,更来自于对科学发展的深入理解。深谋远虑,厚积薄发,全省正显现出日益强大的发展后劲。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最大的公务

    贵州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欠账很多。今年初的雪凝灾害,又让困难群众的生活雪上加霜。谈及这一切,贵州团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大灾之后谋发展,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加注重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公务抓紧抓实抓好。

    作为后发展地区,“民生”这个词在全省经济大盘子中的分量格外重。林树森代表说,尽管贵州省很不宽裕,但过去5年,全省财政投向民生的比例不断加大。2007年贵州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开创了从制度上扶贫的新模式,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省,参合率已超过90%。

    “大灾之后关注民生,首先要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廖国勋代表说。现在,贵州省在总结前一阶段抗灾救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困难群众的缺粮、缺衣、缺医和住房等需要救济的情况,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有防寒衣被、有避风雨的稳固住所。目前灾区群众生活有保障,人心安定,积极投入抗灾生产自救。

    “灾后恢复重建要把解决群众当前实际困难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结合起来。”申晓庆代表这样建议。这次灾害,给贵州省城乡居民住房造成很大破坏,仅农村房屋因灾损毁就有1.8万户、5.2万多间。贵州省目前正着手实施受损房屋重建安居工程,6月底之前实现损毁房屋的恢复重建,尽早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把受灾房屋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加快城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能力。

    “对于贵州省来说,搞好扶贫开发、尽早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石宗源代表说。经过前些年持续扶贫开发,贵州省贫困人口逐年减少,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元以上。今后将加大开发性扶贫攻坚力度,争取及早实现全省全面脱贫。石宗源建议,国家对贵州这样“西部中的西部”地区支持力度,在关系民生的项目上给予倾斜,加大对灾后重建的支持。

    以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这对贵州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慕德贵代表说,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智地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短优劣,扬长避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更加科学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把改革作为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力量。

    代表们提出,要以推广毕节改革试验区经验为契机,以灾后生产恢复和发展为契机,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促使各地痛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一条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贵阳市率先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并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开展一系列体制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旅游三产、文化产业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2亿元,同比增长30.7%;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目标值2.22吨标准煤下降16.67%,呈现出产值、利润增加而能耗下降的良好态势。

    贵州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使旅游业成为贵州的优势产业,正迎来大发展的春天。蒙启良代表介绍说,2007年贵州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2亿元,两项同比均增长32%。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纷纷前来投资高效农业和养殖业,贵州农产品的绿色品牌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市场声誉。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基础。刘远坤代表说,贵州省要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把重建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加强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厦蓉高速公路等六大出省通道建设,强化贵州作为西电东送和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为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相关链接
· 杜国玲代表: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需改进完善
· 戴茂荣代表:发挥国有农场潜力 领头新农村建设
· 王小同代表建议设立“孝敬节”传承发扬孝敬文化
· 代表委员:“打破那些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