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亮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道是无晴却有晴”
——人大代表认为区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亮色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铮、张晓松、朱薇、于力)在东南沿海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速明显下滑之时,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等区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现象,引起一些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他们认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这次应对危机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区域梯度发展将为“保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说,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去年经济增速为14.3%,增速在全国位次前移到第五。

    “2008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超过全国、珠三角、长三角的平均增速,这和以往大不相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说,东北三省去年经济增速均值达13.4%,而广东为10.1%、上海为9.7%、浙江为10.1%、全国为9%。

    “湖南工业今年开局好于去年同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副省长于来山告诉记者,2008年湖南省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全国排名前移两位,位居第9,增速达12.8%,初现“弯道超车”之势。

    我国广袤国土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明显发展梯度和鲜明区域经济特征,如今在“保增长”中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和广阔空间,更增强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提出振兴东北,2006年提出中部崛起。区域发展三大战略的累积效应,客观上形成了在沿海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时,西部、中部和东北经济依然快速发展,为‘保增长’贡献更大力量的局面。”杨庆育代表分析。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虽然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但累积起来为西部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西部广大农村成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

    当前,国家正在重庆推动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杨庆育代表介绍,这项改革要从制度设计上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城乡一旦真正实现,将释放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能量。此外,重庆的汽车、装备制造、机械等主导产业国家都已出台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过度依赖外需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而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显现出优势。”盛松成代表分析,东北是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具有雄厚的重化工业基础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振兴东北实施以来,激活了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基础和技术人才储备,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徐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虽然沈鼓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冲击,部分产品订单有所减少,但由于沈鼓产品技术含量高、国家各项建设急需,生产经营依然红火,职工对企业发展非常有信心。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沿海地区经济模式和结构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想转变对外依赖度,是个艰难的过程。东北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工人文化,加快发展有着很大机遇。

    当然,代表们在看到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都认为尽管这些地区经济增量快,但存量较低,人均及各产业在全国占比都不占绝对优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依然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需要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夯实薄弱环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梯度是世界少见的,这也正是我们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我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盛松成代表指出。

 
 
 相关链接
· 孙聪建议:中国应逐步开放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
· 葛剑平:高校专业设置切莫求全 冷热专业均衡发展
· 余敏辉:高校身患债务"重疴" 建议化解贷款风险
· 北京市交管局:3月4日出行提示
· 中东部仍有大范围降水 北京将迎来雨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