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教育部收集关于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建议162万多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3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 3 月 12 日电(记者胡浩、刘奕湛)教育部副部长郝平12日在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时表示,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前已通过各种渠道征集意见建议及报道评论162万多条。

    郝平说,规划纲要文本从2月28日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至3月11日16时,社会各界通过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的3种渠道,向规划纲要意见收集组提出意见建议共计14815条,其中教育部门户网站来帖10449条,电子邮件4204封,信函162封,共计约700万字。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人士还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建言,从互联网和新闻媒体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报道评论161万多条。

    他说,教育部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无论是肯定意见,还是批评质疑,都将给予同样的尊重。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正在组织专门力量,对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全面梳理、逐条研究,并将在文本修改工作中予以认真考虑和充分吸纳。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大学制度要改革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胡浩、刘奕湛)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举行的集体采访中表示,大学制度需要改革,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

    他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学校制度应具备四个特点,即“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孙霄兵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要完善治理结构,很好地应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委的领导权和校长的行政权,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权,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学术权利等。同时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当中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章程建设,每个学校制定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依法办事,让章程成为学校内部的“宪法”。

    他说,高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还应扩大社会合作,让社会的资源进入学校,也让学校通过社会合作,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推进专业评价,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合作方面的专业性评价,提升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形成整个学校中的新型育人环境,从而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育部:解决择校问题的出路在于县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刘奕湛、胡浩)教育部副部长郝平12日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县(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郝平表示,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关乎每家每户的利益。规划纲要的制定,实际上要解决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在制定之前,去年1月至2月,规划纲要指导小组首先围绕如何制定规划纲要,如何在制定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广泛征求意见。

    他说,去年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教育部收集到各方面意见210万条,在对意见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切实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说:“择校问题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关注,也是教育部各个相关司(局)着力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问题,规划纲要中给予了特别的强调。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

教育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刘奕湛、胡浩)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举行的集体采访中表示,教师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孙霄兵在回答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时说,这些年来,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积极地予以解决。特别是要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水平。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的工资,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教师,都要执行国家的法律规定。

    他说,还要进一步推进教师的聘任制度,推进教师的资格制度,推进教师的职务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教师还要执行倾斜的政策,包括对幼儿教师也要进一步制定编制的标准。

    此外,他表示,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教育部规定,城乡的中小学教师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在农村或者是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要全面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而拥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改革发展全面、顺利进行。

教育部:高考改革方向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胡浩、刘奕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举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集体采访中,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表示,高考制度应当存在,但要逐步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

    孙霄兵说,高考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问题。在设计教育体制改革时,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他说:“我们认为应当有一个高考的制度,包括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制度也是得到人民群众认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本制度。”

    孙霄兵指出,高考制度必须改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制度。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的分类入学考试,改变全国本科、专科一起考试的制度。根据设想,在全国只进行本科考试,专科的考试在省里进行。同时,要探索高水平大学联考,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办法。今后高考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要把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

    他说,在高考的具体录取制度上,要实行多元录取的机制。对于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还是要实行择优录取;对于有特长的,符合学校培养条件的,经过面试、测试自主录取;在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可以推荐录取;符合国家特殊需要的,要进行定向录取;有特异的才能,要实行破格录取。通过实行五个录取制度,来解决多样化考试的问题。此外,今后还要进一步推行社会化考试。在严格的法律法规保障和社会监督下逐步进行,并必须在试点和慎重地研究后,才能全面推开。

 
 
 相关链接
· 代表委员议教育规划纲要:关系民族未来 顺应期盼
· 专家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 专家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篇”
· 基础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解读教育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