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全国政协“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亮点回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建务实诤言 献发展良策
——全国政协“十二五”开局之年工作亮点回眸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顾瑞珍、吴晶晶、隋笑飞)早春三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召开在即。

    一年来,人民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服务科学发展上积极建言、广献良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推动文化建设上热情参与、主动作为,在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的道路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紧扣主题主线 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全国政协的积极推动下,国家正在制定《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这标志着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1年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对口协商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的话让张基尧委员感到由衷欣慰。

    携手各方共保千岛湖一脉碧波。这个消息,也让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的浙江、安徽人民欢欣鼓舞。很多沿岸百姓还记得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调研组前去调研的情景,当时他们反映的问题已被综合规划所采纳。特别是根据调研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安排的3亿元资金也全部到位。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献计出力,是“十二五”时期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责。

    开局之年,全国政协围绕重点专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促进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议政建言。纵观2011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确定的重点专题,既有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发展海洋经济这样宏观、战略性题目,也有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加快黄河上游经济区建设、促进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这样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

    正是由于专题调研注重反映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充分调动了委员及各级政协参与调研的积极性,使调研成果不仅得到中央关注,而且受到地方和各界群众的欢迎,取得了推进工作的实效。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金融与小城镇建设”“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社会热点等问题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被诸多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吸收采纳。

    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金融沙龙及与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等活动,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性、综合性研究,提出把稳增长控物价等短期调控目标与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施差异化货币信贷、金融监管和财政税收政策,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渡过难关等重要建议,为党中央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突出重点难点 建言保障和改善民生

    食品安全、保障房建设、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切实解决关乎百姓生计的问题献策出力。

    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别的政协委员也通过政协的渠道和平台倾心尽力关注百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我国食品安全基础相对薄弱,西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几乎是空白”“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切实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2011年6月23日,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食品安全的话题受到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大家纷纷就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各自的建议。

    在这里,激辩的声音因民生关怀而响,直率的建议为人民福祉而生。

    一次次调研、一项项举措,聚焦着群众关切,情牵着百姓冷暖——

    “入园难、入园贵”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赴北京、贵州、福建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报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赴湖北、黑龙江、内蒙古调研,形成《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情况》的调研报道。

    涉及民生的课题是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调研的主线之一。“老年人社会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题调研、“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专题调研,“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问题”专题调研、“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问题”专题调研等,无不显示着人民政协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对百姓冷暖的牵挂。

    一句句诤言,一条条建议,充满着政协对民生问题的深入思考——

    “国富的同时,要进一步实现民富”“一定要切实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加快实施收入分配改革,让老百姓感觉到‘幸福’”……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委员们直言不讳,广议民生。

    “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革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面,可添加可不添加的就不添加,有隐患的更不能添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场提案办理协商会上,委员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建议只为让人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促进和谐和睦 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鼓与呼

    2011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等6所文艺院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由19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组成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考察团。

    院团体制机制怎么改才能激发活力?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怎么培养?……每到一处,政协委员们看硬件、察软件,听意见、提建议——

    “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一切束缚,才能使文化活力充分释放。”吴江常委说。

    “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助、捐赠等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赵汝蘅委员提出。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应着手制定文化人才规划,建立领军人物遴选、培养和管理机制。”朱军委员深有感慨。

    ……

    与这19位政协委员一样,2011年,广大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城市、农村,走进文艺院团、图书馆、博物馆、基层文化单位等,就“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考察。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2011年,人民政协把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牢牢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平台,积极建言献策。

    “当前文化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良现象,传统文化随意商业包装,文化遗产随意商业占用……”2011年8月26日,全国政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现场,全国政协委员丹增疾呼必须警惕“城市文化病”,引起广大委员共鸣。

    在这次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直指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点——

    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加快发展博物馆事业……一份份发言深思熟虑,一条条建议切中要害,这次会议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

    推动杭州西湖申遗、蜀道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国美术、民间传统艺术“走出去”……2011年,人民政协还组织广大委员积极为文化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委员们提出的加强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促进音乐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引导艺术品流通一级市场等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关链接
· 首批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京外委员抵京
· 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增补名单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012年3月3日将在京召开
· 授权发布: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日程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议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