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学者委员”蔡继明:提案的“超前”与“超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华晔迪、傅勇涛)9日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16名全国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在委员岗位上已经15年、曾因建议“拆分黄金周”而名声大噪的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排在第11个发言。

    他在“完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发言中,提出“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等三点建议,赢得现场委员们的掌声。

    这些建议是蔡继明在前期陆陆续续走遍7个省调研、耗时近100天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政协大会开幕当天,他就提交了自己的6项提案和建议。其中,《关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草案的修改意见》颇受关注,它质疑的是正在小范围征求意见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

    《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背后涉及征地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义乃至政治稳定的大局,是一个影响亿万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法律事件。在他提交的提案中,蔡继明对有关征地的依据提出修改意见。他直言,现行版本草案中提出只要列入城市规划的土地,政府就要征收;不仅如此,城市规划圈之外,凡是和公共设施相联系的土地也要由政府征收。这样一来,政府征地的依据就不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而是城市规划。他认为,“应该严格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对于公益性的需求政府可以征也可以不征,而对于非公共利益的需求则坚持不能征地。”

    关于这些主张,蔡继明收到的并非都是支持之声,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他的观点有时颇为“大胆”,也十分“超前”。

    对此,蔡继明说:“政协委员提案就是该多些超前眼光!”

    蔡继明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他的导师、曾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知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这种当时被大肆批判的思想,却在十几年后的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

    对政协提案,蔡继明要求自己“超前”,而身份上,他却更喜欢做一个“超脱”的学者,不受太多利益纠葛羁绊。

    “我首先是一个学者,政协委员只是我的兼职工作。”说是兼职,但蔡继明在这项工作上似乎丝毫不吝惜时间,每年,他花在政协工作上的时间差不多达到100天,“每一个提案都是调研的结晶”。

    “学者和政协委员这两种身份的交叉,使学术成果能比较直接转换为政策建议,以比较有效的渠道提供给决策部门;而调研成果又能更多启发学术研究。”蔡继明说。

    回顾15年的履职历程,蔡继明提交的百余份提案中,有的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并被有关部门采纳,也有的多次“提交”至今依然还在“闯关”。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参与到国家参政议政的政治生活中。我只希望我在国家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蔡继明说。

 
 
 相关链接
· 海外视角:外媒热议中国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两会发言集锦:“当前要有更大的决心推动改革”
· 图表:两会日程
· 胡锦涛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