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专题
 
新疆代表团三项重点建议聚焦国计民生与新疆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11日   来源:

    防沙治沙,为国家生态文明贡献力量;进一步治理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改善乌市跨越式发展条件和民生;把新疆建成大型煤炭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3月9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新疆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向大会郑重提交了三项重点建议。这些建议,关乎国计,更关乎新疆发展和民生,令全国瞩目。

    新疆防沙治沙事关全国大局

    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沙化土地面积最大、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受全球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疆戈壁沙漠的影响,全区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3.13%,同时每年仍以82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新疆又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影响到华北、京津地区。防沙治沙不仅关系新疆,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大局和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自治区运用林业、草原、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等项目资金,并多方筹措资金,动员干部群众投工投劳,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土地沙化扩展势头已得到初步遏止。但面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北疆、东疆盆地沙漠的侵袭,一些分散的小项目资金和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治沙显得严重不足和弱势。

    为此,新疆团建议,国家把新疆防沙治沙纳入专项工程治理项目,给予支持。

    乌市大气污染整治需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多年来,乌鲁木齐冬季空气质量一直低于国家三级标准,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面临巨大压力。

    近年来,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多方筹措资金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特别是2012年,筹资121亿元对中心城区所有燃煤供热设施进行“煤改气”,通过落实治理措施,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大气环境质量较差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与国家的要求和各族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气污染防治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仅凭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现有财力困难极大,需要国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按照目前国家支持资金渠道和补贴比例,远远无法满足规划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只有通过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集中力量进行治理,才能使乌鲁木齐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根本改善。

    新疆代表团建议,国家加大对乌鲁木齐大气污染防治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项目补助资金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支持新疆建设全国大型煤炭基地

    2010年,国家把新疆确定为全国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奠定了新疆作为国家重要能源生产基地的战略地位。但在推进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矿区总体规划审批滞后、煤炭开发项目核准困难等问题。

    新疆代表团认为,煤炭产业发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新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让资源开发尽早惠及各族人民,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疆代表团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出台煤炭产业政策时,科学、合理确定新疆基地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的定位,对于矿区总体规划评估批复工作,探索对纳入作为国家煤炭战略后备资源区块的所在地财政给予资金补贴机制,对企业投入的风险勘查给予适当补偿,对整合关闭的煤矿给予适当退出补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