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解读>>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9日 10时00分   来源:国研室

    2009年4月,我国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从“保基本”抓起,从“强基层”改起,从“建机制”上突破,把更多资金重点投向基层,把更多人才和技术引向基层,坚持用投入促改革、用投入换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短期内从改革中得到实惠。经过几年努力,许多方面取得了超出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一是全民医保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建成。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救助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的方式,提高对城乡居民患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到年底,全国有23个省份开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还有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这些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将使全民医保体系更加健全。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的保障制度,是新医改的一大制度创新。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发布,目录药品要确保安全、有效、价廉和能够满足需要。现在这项制度已经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比实施前下降30%左右。中央财政建立了对地方实施基本药物的经常性补贴机制。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不断深化基础上,采取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的方式,目前正在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破除了以药补医的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制度,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制度与医务人员工作性质和特点相适应,激发和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形成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这是新医改在动体制、建机制方面的一大亮点。

    三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医改实施以来,中央政府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多个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农村,重点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重点是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的县级医院、城镇的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低成本服务。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范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计划。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和农村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继续实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乡村医生的职责,提出要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制度,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鼓励地方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统一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标准,公平地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政府按城乡统一标准投入经费,从2009年全国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新医改实施之初,就确定了向全体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做1次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5岁以上妇女定期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结核病等人群防治指导服务等。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包括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措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等,累计受益近2亿人。几年来,根据疾病模式变化和居民健康需求,不断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范围,我国卫生发展模式开始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新医改最终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新医改启动以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国有600多个县(包括国家确定的首批进行试点的311个县)的1000多个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实现形式。改革医院内部管理,转变服务方式,改善就医流程,试行先治病后付费,推行预约挂号、节假日门诊,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多便利。这些改革探索和革措施,为全面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经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能单纯靠政府,必须鼓励多元化投入。在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发展社会资本办医、放宽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范围、扩大医疗卫生事业对外开放的政策进一步完善,不断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