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红:“改革”是中意对于双边关系认知的基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16 11:1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应意大利共和国总理伦齐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4日开始对意大利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会见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同伦齐总理举行会谈,两国总理还共同会见中意企业界人士,出席中意创新周大会等活动。应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邀请,李克强在罗马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并发表演讲。李克强首次访问意大利,收获了哪些于两国互惠互利的新成果?对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具有什么意义?怎么理解李克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演讲?请听专家为您深度解析!

    [主持人]像中国的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此次粮农组织访问也好,演讲也好,也给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信号。结束意大利访问以后,两国总理还签署了一个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大概一千多字,对两国具体合作领域的内容也非常清晰,请孙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联合声明当中涉及到的两国互惠互利的内容,特别是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有怎样深层的含义。

    [孙彦红]中意发表的联合声明是非常简明扼要,但是我个人觉得里面包含的内容和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有一段谈到了各自双方处于重要的改革时期这样一个判断,原话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双方对对方的认知是我们都处于重要改革时期,两个平行的改革进程是有助于两国相互的利益,而且两国加强交往也是对各自有好处的。简单的说就是首先认识到,中国和意大利都处于重要的改革进程当中,两国的改革进程都能为对方提供好处或者说从对方改革中获益,要加强双边关系。这个判断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也可以说现在中国和意大利对于双边关系认知的基本基调。我们知道,这次总理访问德国的时候,大家说得最多就是创新,中德合作的核心是创新。总理在意大利时也提到很多次创新,但是我认为改革可以解读为是一个基调,和德国是更多创新的合作,和意大利是改革中两国的合作。

    谈到改革,中国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可以说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战、深水区这样一个阶段,有大量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也需要来自外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支持。对意大利来说,意大利的确处于非改不可的阶段,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意大利也是债务危机非常重要的重灾区,发生债务的要求,按照欧盟的要求,他自己也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首先包括要提高公共运行部门的效率,很多南欧国家公共部门运行效率很低,冗员超编,工作时间短,劳动生产率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问题。还有就是生产运营环境差,这跟公共部门效率低相联系的,比如我要注册一个企业可能要跑十几个地方去盖章,每个地方效率都很低,经商运营环境差。

    还有就是税收高、能源价格贵。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要改善经商运营环境,把市场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这里的改革就有产品改革和生产要素改革。比如原来劳动力55岁就都退休了,你可以活到85岁,那社会保障压力就很大。所以意大利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双方的认知就是你处在非改不可的阶段,中国也处在非改不可的阶段,改革是非常痛苦的阶段,但是可以在改革中发现合作契机,这是中意联合声明当中首先释放出来的非常重要的,关于两国所处地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性的东西。

责任编辑: 向思敏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