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欧洲愿意把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对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10-20 11:11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9日至18日开启年内第二次欧洲之行,出访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并访问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出席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3月访欧,李克强总理6月访问英国和希腊之后,这次访问是中国政府今年对欧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这次秋天之行收获了哪些硕果?李克强总理在各种会晤、磋商、签约、演讲中如何诠释了“创新”这个关键词?此次欧洲之行展示了我国怎样的外交形象?请听专家为您盘点解析!

    [主持人]现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除了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确实举世瞩目,而且中国解决的这些问题让世界逐渐认识到中国智慧是令人很关注的,所以也期待总理在会议上所提供的“中国方案”。那我们再来看欧亚这两块大陆,在历史上看欧亚大陆是通过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总理的出访我们也能够看到欧亚紧密的相连,那么欧洲提出来的互联互通计划和中国提出来的“一带一路”的计划怎么对接?欧亚大陆新历史时期的密切如何具体地体现出来?

    [王义桅]终点站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是连接到欧洲去的,把两大市场、两大力量、两大文明联接在一起。有两个背景,“一带一路”和欧洲的互联互通计划怎么对接?一个是在新的全球化时代里面树立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国以前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便宜等等,我觉得中国的比较优势现在更集中在所谓的基础设施方面,把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比较优势的,以高铁为代表,其他国家人力、财力、物力同时具备比较优势的还不多见。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走出去。当然我们的走出去都有后发优势,因为是后面发展起来的所以都是最先进的,这是客观规律造成的,中国的基础设施很多方面是最先进的,各方面都是最新的。欧洲我们说“先发劣势”,工业化最早,但反过来讲一些基础设施落实了,需要改造,改造又缺少资金,欧债危机后也缺少中国这样的成熟技术和经验,比如中国在建核电站是最多的,这方面中国有非常大的优势。高铁高速公路更不用说了,实际上互联互通不仅是道路上的通。

    比如刚才讲天然气管道,这次中俄合作里面上游下游都是中国来建设,中国搞基础建设绝对是世界上最有水平、有最成熟的经验。国家电网在欧洲的投资现在已经非常大了,而且国家电网制定的标准是世界性的标准。还有其他的像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网,能源管道、交通管道各种各样都联在一起,这就使得欧亚大市场在初步形成。

    而欧洲大家知道,欧洲一体化、地区一体化最先发展,也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欧洲一体化从四大流通开始,劳动力、资本、人员都要流通起来,最后货币。但是欧洲一体化毕竟是发生在欧洲大陆、欧洲这块地方,在金融危机以后有一个说法,他看中国的世界地图一看欧洲再不好好奋起直追的话会成为将来欧亚大陆无足轻重的半岛,整个一看欧洲大陆还是小了,所以尽管实现了所谓的四大通,毕竟这个市场才小,欧盟5亿人口,中国一家14亿人口,中国网民数量都比他的人口数量要多。

    他现在发现了中国的机遇,在新的全球化分工里面也在和美国在谈所谓的跨大西洋的贸易投资协定,TTIP,美国也在亚太地区搞所谓的TTP,原来WTO这套战后的贸易投资安排感觉越来越推不动,所以要搞新的全球化,更高标准的全球化,但实际上TTIP谈判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最终能不能谈成也是问号。所以欧洲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盯着美国,一方面盯着亚洲,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其他国家。所以他愿意把他的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对接,把欧亚大市场建立起来,这是两大背景使得中欧之间合作超越双边,是整个欧亚大陆在进行的。 

责任编辑: 胡国香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