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国际特稿:世界关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探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1 16:58 来源: 新华社
【字体: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年春节之后,一次持续十余天、蔓延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雾霾,覆盖了中国部分地区,北京等多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爆表”……

    虽然这场雾霾最后在北风劲吹下一夜散去,但这一幕所代表的挑战却长期存在:究竟如何开展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才能摆脱“治霾只能靠风”的严峻形势,让“美丽中国”更接近现实?

    即将召开的中国两会,将给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加坚决有力地治理污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百姓关心,国际社会也在瞩目。

    与污染“赛跑”

    雾霾笼罩、垃圾围城、水源破坏……伴随30年高速发展而来的环境污染,近年来进入集中爆发期,引起各界关注。

    对于年初的雾霾污染爆发,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话称,这是一场危害人们健康的“危机”;中国环保部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仅2010年由环境污染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

    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关注到,一年来中国新一届政府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在与严重的环境污染“赛跑”:

    去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空气污染治理计划;从今年开始,中国实时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的城市增至190个;法规也要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监测并发布其污染排放信息……

    海外媒体和学者认为,信息公开、“以奖代补”等多项环保措施“动真格”,有望让监管和治理的力度超过污染扩散的速度。

    “这种自上而下地鼓励自下而上施加压力的做法也许标志着一种大势所趋,而这种大势所趋将要影响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中国被雾霾笼罩的天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以《雾霾中的透明度》为题评论说,通过提高环保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使公众能够更好地实施监督。

    曾担任世界资源研究院中国能源和环境项目顾问的美国专家德博拉·塞利格森对新华社记者说,新年伊始,中国向公众公开企业污染数据,这是一个巨大进步;如果已经就位的监管体系得到严格执行,中国的环保现状将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2014年安排100亿元人民币,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俄罗斯时事分析人士安德烈·科托夫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以往更注重新建工厂对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和税收,而忽略了污染排放,设立专项资金等用于鼓励地方和企业减排是要表明环保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中日合作办公室主任小柳秀明也说,“以奖代补”意味着不再允许“领了补贴不干事”的行为,这将激励企业采取比此前更有效的治污措施。

    与环境“共赢”

    污染集中爆发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把增长作为发展优先指标的错位认识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径依赖。

    “具体说来,现在存在着浪费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欠账等诸多问题,改革应该从这种现状开始进行。”日本专家小柳秀明说,现在不是“从零起步”,而要从“负数”开始。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一年来释放一系列政策信号,表明中国决心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共赢”: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尚属首次,还提出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速评定政绩偏向,更加重视环保和民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以GDP论英雄”……这些话语昭示着执政思维的转变。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1月撰文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不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增长,而将强调增长的质量。真正改革的一些迹象已经出现了。”

    正如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对《南华早报》所说,改善环境的关键是改变单纯以增长来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机制,“这很困难,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改变”。

    美国塔夫茨大学国际环境与资源政策中心负责人凯利·加拉格尔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改革评价考核体制,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与环境质量方面的目标,是中国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与世界“携手”

    同呼吸,共命运。治理各种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等诸多挑战,已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

    “中国环境问题早已不是纯粹的国内问题。举例来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致使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对资源需求加大。在全球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中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将对全球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也会对邻国产生影响,”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务与经济教授费多丽对新华社记者表示。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探索,不仅会影响地区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也可能引领其他国家的发展思路,给世界带来新的启示。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弗兰克·凯利说,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努力必然有益于整个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最早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美国学者罗伊·莫里森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在向生态未来迈进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全球共同的挑战,人类根本的选择是成功追求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挑战是在21世纪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生态改善。”

    联合国下属的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乔治·科尔曾在英国《卫报》撰文说,中国领导层十分清楚令人畏惧的挑战,企业界也听到了政府的号召。中国能否在低碳市场发展中走在世界前列,对于整个世界至关重要。中国的未来与世界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成功了,全世界也将相应拥有更大的机会。(执笔记者李宓,采访记者林小春、赵嫣、刘石磊、蓝建中、郭洋、薛颖)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