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应邀在中央党校作残疾人工作专题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1-26 09:17 来源: 中国残联
【字体: 打印本页

图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中央党校作《残疾人工作的视野》报告

图为报告会由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右一)主持

图为报告会现场

图为报告会现场

  2014年12月26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应中央党校邀请,以《残疾人工作的视野》为题,为中央党校及国家机关分校全体秋季班在校学员作残疾人工作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主持。

  海迪主席从残疾的认知和理解、残疾人的生存困境、残疾人的生命意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残疾人的未来走向等5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海迪主席说,在生命的进程中,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人失去行动的自由,失去感知世界或表达思想的能力。残疾意味着美好愿望的破灭,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因此,残疾是人类的痛苦之一,它不仅仅是残疾人个人的痛苦,也是千千万万个残疾人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痛苦。

  海迪主席指出,残疾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态,残疾与生命始终形影不离,残疾人从来就是人类的一部分。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残疾人很少被社会关注,他们被歧视,被遗弃,甚至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里。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残疾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残疾人已经被联合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残疾人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世界残疾人事务也不断拓展。

  在谈到残疾人的生存困境时,海迪主席说,残疾人的困境不仅是生命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进步的问题。她说,残疾人这个词汇叠加着无数的磨难,也蕴含着残疾人美好的梦想和热切的渴望,还有顽强不屈的努力和抗争。活着就要创造,就要探索,即使身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海迪主席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邓朴方同志和那一代残疾人工作者艰苦奋斗、开创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为这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残疾人总体的教育、就业、生活水平与健康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无障碍环境建设还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农村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更是亟待改善,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任务还非常艰巨,残疾人工作者要不懈努力。

  海迪主席强调,面对未来,信息化和大数据是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有力工具;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长远的目标,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建立好的保障制度,要推动完善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更好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平等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海迪主席在报告的最后指出,残疾人事业最终的目的是解放残疾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解放的条件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所说的“每一个人”和“一切人”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解放,这首先要依靠法律、制度消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障碍,消除残疾人自身功能缺失所造成的能力限制。只有当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展”,“一切人”,也就是全人类,才有可能自由地发展。这应该是残疾人兄弟姐妹和他们家庭的中国梦。

  中国残联主席团成员,党组、理事会全体成员,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基金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垦区残联有关负责同志旁听了报告。

责任编辑: 薛源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