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机构
 
张闻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6日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理论宣传和干部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的领导人。

    张闻天(1900—1976)化名洛甫,上海南汇人。早年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受《新青年》影响倾向革命。五四运动爆发后,投身于学生运动,并开始从事文艺创作和翻译,评介外国文学名著,后在南京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至1923年,先后到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学习和工作。1925年6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任助教、翻译,同时兼任共产国际东方部报道员。1931年2月回到上海,不久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同年夏,共产国际决定成立临时中央,他被指定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及政治局常委。1933年初,随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2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前夕,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遵义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作了批判“左”倾军事路线的报告,为会议的成功召开作出了贡献。会后,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代替博古负总责。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兼任延安马列学院院长。1942年,到陕北和晋西北农村作了一年多的农村调查。曾长期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主要负责人、《共产党人》编辑,作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工作,1946年春任合江省(今在黑龙江省内)省委书记;1948年春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兼组织部长,并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次年调任辽东省(今在辽宁省和吉林省内)省委书记,为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到外交战线工作。1951年4月出任驻苏联大使。1954年底回国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他还是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因为支持彭德怀的正确意见,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张、黄、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此后离开外交部门,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坚持原则,坚决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阴谋集团进行斗争,并遭到迫害。1976年7月1日在江苏无锡含冤病逝。主要著作编为《张闻天选集》。

    活动年谱:

    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南汇县的殷实农户家庭。原名"应皋"(也作"荫皋"),字"闻天",取《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

    1917年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

    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随后在报刊上公开介绍《共产党宣言》中的"十条纲领",是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之一。同年,他在上海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

    1920年7月赴日本留学。

    1922年 夏季,自费留美勤工俭学。在美国旧金山,任华文《大同日报》编辑。

    1924年回国,任中华书局编辑。

    1925年6月初,在上海入党。10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和工作。他取俄文名字"伊思美洛夫",从此即用译音"洛夫"、"洛甫"为笔名。

    1931年2月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3年1月去中央苏区,任苏区中央局宣传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

    1934年10月随队参加长征。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反对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赞成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代替博古负总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参加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1938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马列学院院长、中共合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辽东省委书记。

    1951年先后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长。

    1959年7月庐山会议上,由于他对"大跃进"提出不同意见,被错误地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撤职后任中科院哲社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遭极"左"势力迫害,他被监护审查并遣送到广东肇庆。因毛泽东对他还有过好的评语,晚年他在生活上得到些照顾。最后,他以张普(意思即普通人)的名字被安置在江苏无锡。他几次希望回北京,均遭拒绝。

    1976年7月1日在江苏无锡病逝。由于当时他的姓名不准公开,他的夫人刘英只能在花圈上写“献给老张同志”。

    1978年8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