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丽: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三峡各项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08-28 16:08 来源: 国务院办公厅
【字体: 打印本页

 张高丽主持召开三峡工程建委会全体会议时强调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三峡各项工作

    8月28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主持会议。他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峡工程,从项目论证、选址、规划、建设到竣工,倾注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心血和关心,也倍受全社会关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一定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发挥经济社会综合效益,造福子孙后代,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汪洋出席会议。

    张高丽说,三峡工程自1994年开工建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届三峡建委的精心组织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斗,移民群众无私奉献,有关部门和地区密切配合支持,如期完成了初步设计建设任务,成功实现了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三峡工程综合效益逐步显现,多次经受特大洪峰考验,确保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累计送出电量6000多亿千瓦时,惠及10个省(市),有效改善了我国能源结构;枢纽年货运量已达1亿吨,比蓄水前增长近5倍;搬迁安置移民129.6万人,库区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注重保护环境生态;突破了一批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创新了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三峡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张高丽指出,当前三峡工作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工程收尾、水资源优化调度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有关部门和地方要进一步加强三峡工程运营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确保安全运行、有效运行、科学运行;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治理、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改善民生,加强库区移民群众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

    张高丽强调,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对于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做好规划确立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实工作。要减少项目行政审批,加强项目稽察和监督检查,精打细算,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抓紧编制新一轮对口支援规划,深入推进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增强库区自我发展能力。

    汪洋充分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要研究完善三峡水库调度方案,更好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研究促进库区产业发展、城镇化推进和生态保护的战略,实现库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在会上汇报了三峡工程建设和后续工作开展等情况,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张高丽在出席第六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强调
发挥关税调控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第六届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关税工作的重要性,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关税工作提出要求。 >>>详细阅读 

张高丽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扎实开展地理国情普查 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8月19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8月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张高丽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对于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和宏观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阅读

责任编辑: 宋岩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