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府特殊津贴是人才红利 更是改革红利

2015-01-20 10:02 来源: 光明网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好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讨论通过《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促进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升级;批准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会议批准201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李克强总理在1月9日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发表讲话,就谈到“既要用事业和荣誉鼓励科技人员创新,也要用必要的物质奖励激励科技人员创新。”而此次会议批准4914名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享受2014年政府特殊津贴,颇为应景地让人才红利得到第一时间的兑现。

  对于获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说,金钱奖励并非代表着主体涵义。它背后的精神褒奖、行政认可,同样是能够伴随终生的财富。而这些人才所聚集的榜样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政府特殊津贴的初衷之一是为营造促进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而对它使用的方法论,往往是需要实际的物化作用的。在上周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重点强调了利好于创新创业的国家创投基金设立,这个基金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撬动大众就业,还要把创新的浪潮掀起来。作为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资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然,作为高层次人才来说,政府特殊津贴里的“厚度”绝不是他们的抓手,但这背后是国家意志的强大支持支撑,是对于助力改革者、发展科技者的“红包”。这种奖励,更有走心的功用。

  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为改革奉献智慧、挥洒汗水。改革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这也是对于劳动者最好的褒奖。政府特殊津贴带有这样的说服力。让人才的贡献和回报相匹配,营造出崇尚科学、尊重人才、褒扬先进的氛围。这种向心力,是需要制度来进行作用的。

  政府特殊津贴是对高层次人才的肯定,而高层次人才的建设是检验深化改革重要指标的一个缩影,中国在这方面渐有从行政转化为服务的趋势。从为留学回国人员量身定制的“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到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等重点人才项目,潮流中凸显了知识生产力和创新创业融合的前景。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更趋向于了从选拔式、分配式扶持向普惠式、引领式转变。从市场来看,这肯定是个积极的信号。(谢伟锋)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穆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