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十一五”期间辽宁财政将围绕科技发展加大投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9日   来源:辽宁日报

    进入2006年,“科技创新”的号角在全省吹响时,1月18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2006年辽宁省财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创新财政支持科技发展机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在整个“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各级财政部门都将围绕着科技发展,投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将分散的科技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资金的投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的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效益最大化,以达到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宁”的目的。

    2006年,辽宁省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达4.12亿元,比2005年增加1亿元,增长38%,预计在预算执行超收财力安排中还将向科技倾斜,有可能增幅将达到100%,比上年翻一番。整个“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财政科技投入要在“十五”基础上大幅增加,各市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投入,确保全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同时,财政投入科技发展更加突出企业对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

    财政“大投入”撬动社会“大资金”涌入科技事业

    众所周知,财政杠杆作用正是用财政资金带动全社会资金投入到企业中来,帮助解决资金难题,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全省科技投入正是发挥了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取得了可观成绩。据统计,“十五”前四年,辽宁省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绝对额排于广东、浙江、山东之后,名列全国第四位。“十五”期间,全省科技投入总量达104.4亿元,支持项目达8000多个,其中科技三项费用85.4亿元;科学支出19亿元,全省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47%。除了增加资金投入,省财政还在资金的使用上使出新招:建立了一批支持科技发展的专项资金,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省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软件发展专项资金;省校(院)合作专项资金等。这些资金的使用,使一批科技人才被吸引进来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业得以技术创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群得以形成,也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的合作机制。

    尽管“十五”期间,全省财政对科技投入取得了种种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总结出的经验告诉我们:辽宁省科技社会贡献率并不高,项目逐级申报,小而分散,平均支持额度30万元左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20.5%左右。按照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要求,财政对科技投入将成为各级财政“十一五”期间安排的“重头戏”,在保证科技投入法定增长的情况下,各级财政在本地区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将加大科技投入的总量,财政投入的“明显增加”是必然的结果。

    在“明显增加”财政直接投入的同时,向科技企业宣传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用好用足财税政策仍然是财政“十一五”期间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有效武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继续得到强化的手段还有用政府投入撬动企业和社会投入,围绕着科技发展,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

    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与效益向科学化发展

    辽宁省财政家底并不富裕。2005年辽宁省财政收入673亿元,比“全国冠军”广东省少1132亿元,比排在辽宁省前面的北京市还少145亿元。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急需发展的科技事业,支撑起资金需求巨大的科技发展,无疑十分困难。况且,“十五”时期科技项目的绩效并不十分理想,存在项目与经济效益衔接不够密切等问题。

    因而,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与增加科技投入效益成为“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财政关注的重点。“转变财政资金使用分散的问题,集中财力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具有制约和牵制作用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难题给予重点支持,对于具有辽宁地区特色的原始科技创新给予支持”,这是今后财政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新方略。

    辽宁省财政继“十五”时期建立各种科技专项资金之后,继续建立了一部分新的专项资金,可支持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及加速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2006年,辽宁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应用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发机构。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财政还将加大对科技风险投资,构建起辽宁省区域型风险投资体系框架。通过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

    优化财政资金支出方式的同时,省财政正在着手进行着一项科技项目数据库的完善建设,这个囊括了科技项目库、专家库等,对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全过程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被选出的专家对整个项目跟踪将形成全程问效的科学评价体系,将使财政科技投入管理制度得以创新,更加完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体系逐渐得以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追求最大化。

    财政资金将随科技体制改革一同行进

    只有科技体制的转变才能激发出科技创新的源泉。“十一五”期间,“省以下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一律转为科技型企业。采取股份制多种形式推进改革,使绝大多数的科研机构转制为面向市场的科技型企业。切实搞好科研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使科技成果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取得应有的丰厚报酬”,这是辽宁省科技发展上的科技体制的一部分改革目标。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改革成本与引导资金。

    积极支持科技体制改革,财政将不辱使命。目前,全省涉及转制院所达到78个,转制院所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达6000多人,转制的任务依然很重。“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财政将积极支持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推进社会公益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安排资金支持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支持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础资源共享。

    财政资金将着重用于省本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必须转化,通过贴息、担保和补助,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财政资金对于转化了的成果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这是邴志刚厅长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观点。

    财政投入是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财力保证。我们相信,“十一五”科技创新路上,有着财政强有力的“杠杆”支撑,无疑会助力辽宁省科技创新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记者 张春红)

 
 
 相关链接
· 今年河南省计划投入科技扶贫资金3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