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邮政局发布2005年邮政统计公报 业务总量625亿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邮政局网站

2005年邮政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邮政局计划财务部
(2006年5月23日)

    2005年,中国邮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提高邮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邮政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邮政业务

    2005年,中国邮政抓住邮政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机遇,以加快业务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经营服务,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邮政业务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 625.5亿元,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 577.2亿元。

    函件完成 73.5亿件,收入实现 50.3亿元。其中,商函业务开展了“数据为翼,商函腾飞”劳动竞赛活动,商函收入实现35.7亿元,同比增长11%,占函件收入比重达 70.9%。账单业务发展初具规模,服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量同比增长 14.3%,收入同比增长 15.8%。包裹完成9531.8万件,收入实现22.8亿元,其中,校园包裹、军营包裹等开发力度不断加大。

    报刊业务加大了市场开发和合作力度,加强了与报刊社的沟通和联系,成功组织实施了麦肯锡报刊发行项目。全年订销报刊累计达到160.3亿份,订销报刊共计8897种,比上年增加 635种。 2006年度收订流转额 104亿元,同比增长 5.7%。

    集邮业务围绕郑和下西洋 60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 100周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等重大题材以及其他社会热点题材邮票的发行,组织做好集邮品开发和经营工作。全年集邮邮票销售12.1亿枚,集邮品销售2940.8万册。

    发挥“三流合一”的品牌优势,积极开发代收费、邮政票务等高效业务,大力培育邮政短信、支付网关等具有邮政自有品牌的信息增值业务。全年代收话费业务同比增长 30%。

    速递业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巩固网络优势,增强竞争能力,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全年业务量同比增长 15.7%,收入实现 65.8亿元,同比增长 19.4%。

    物流业务借助统一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不断强化物流运作体系的建设,继续做大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全年物流业务收入实现 19.5亿元。

    储蓄业务积极应对国家的政策调整,进行有效的资金运作,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在加大储蓄网点改造增加吸储能力的基础上,保持住了业务的稳步发展势头。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 13599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 26.1%,储蓄收入实现 282.1亿元,同比增长 14.4%。

    国际业务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国际及港澳台邮政业务总量完成 33.7亿元,同比增长 17.3%。国际及港澳包裹完成 156.7万件,同比增长 5.2%。国际及港澳台特快完成 698.8万件,同比增长 28.7%。国际汇票完成 17.8万张,同比增长 68.4%。

    二、邮政通信网路与通信能力

    2005年,邮政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夜航”网络初步建立了以上海为主要集散中心、武汉为辅助集散中心的网络平台。网络覆盖了 30个省(区、市) 200多个城市。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开通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物流集散网和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物流集散网,实现了 5大区域物流集散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初步建成了全国邮政物流网络平台。物流集散网覆盖范围遍及 31个省(区、市)、 300多个地(市)、 1800多个县(市)。行邮专列“扩能西进”取得明显成效,行邮专列运输往返利用率平均保持在 80%以上,利用行邮专列带运的邮件干线运输时间平均缩短了 1~3天。

    报刊提速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以 10个经济发达、报刊业务量大、运输条件便利的城市为中心,对 640种发行量较大的报刊实施了新一轮提速,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周边地区的畅销报刊提前了 6~24小时上市或妥投。

    全国拥有专用邮政运输飞机 9架、邮船 5艘、火车邮厢 406节、各类邮政汽车 5万辆。其中,邮运汽车 1.2万辆( 8吨及以上 1882辆),邮政储蓄专用汽车 5061辆,速递业务专用汽车 7510辆,物流专用汽车 4859辆,投递专用汽车 5556辆。邮路总数 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 1034条,铁路邮路 164条,汽车邮路 1.5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 340.6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单程) 356.5万公里,城市投递段道 4.8万条。

    “两子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了邮政信息网和实物网的数据对接交换,提高了邮政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速递子系统完成 324个站点的升级改造,同时也完成了速递全国中心的升级改造,实现与中心局系统的互联互通。邮资票品管理系统已在全国 31个省(区、市)和 277个地(市)上线运行。电子化支局系统统版软件已在 2.1万个网点推广。电子邮政建设稳步推进。推广了海航票务销售系统,全国 24个省(区、市) 105个呼叫中心、 1167个网点实现了海航票务销售。全国邮政名址信息系统建成投产,完成了全国中心、 31个省(区、市)局中心、 261个地(市)局信息上线运行。

    2005年,全网实现了邮政储蓄系统与汇兑系统的互联互通及邮政储蓄资金和汇兑资金的合并使用,优化了汇兑业务的处理流程,简化了汇兑系统前台操作,实现了邮政汇兑产品的多元化。正式启动了邮政金融电子稽查系统,完成了全国中心和河北、广东两个试点省的上线运行工作。全国 31个省(区、市)局完成邮政外币储蓄系统的上线推广工作,为全面对外开办外币储蓄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年底,在邮政储蓄开立的账户达 3.5亿户,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达 1亿户。

    三、邮政通信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005年,中国邮政努力改善服务条件,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邮政的整体社会服务形象。

    通过深入开展“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满意”专项活动,提高了邮政企业形象。邮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技能、业务素质以及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等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服务工作有了明显改观。用户评价邮政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 87.8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王顺友先进事迹的活动,激发了投递人员爱岗敬业精神,保证了投递服务质量,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扬。各局加大了投递网络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投递作业组织新模式,优化内部处理环节,提高了投递服务水平。

    全国邮政局所、代办点合计 6.6万处,其中,设在农村的局所、代办点 4.7万处。电子化局所 2.4万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 4.7万处,集邮品销售点 1.7万处。邮政储蓄点 3.5万处。全国邮政信报箱群 36.7万处,邮政信筒信箱 20.2万个,邮政妥投点达 3752.9万个。局所、代办点平均服务人口达 2万人,每百人报刊量为 11份。

    2005年邮政行业管理工作继续得到加强。积极推进《邮政法》的修改工作;按照“中央、地方立法并举”的方针, 28个省(区、市)出台了 38部地方性邮政法规或政府规章。充分发挥邮政安全监管职能,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工作,国家邮政局共清理 17项,合并 5项,取消 7项,保留了 5项。各省(区、市)邮政部门清理 300多项 /次,保留 90多项 /次,削减行政审批项约 70%。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入手,切实搞好邮政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对侵犯邮政专营行为的查处,维护邮政通信安全和公民的合法通信权利。全国邮政行政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 10多万人次,下达处罚决定及整改通知 6000余件。针对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快递公司将违法收集的信函、文件等邮件随意积压损毁,造成用户举报增多的情况,国家邮政局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执法行动,查处了大量的违法案件,净化了邮政市场的环境。在对集邮交易市场进行定期检查的同时,依法查处了一批制售假邮资凭证的案件,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为邮政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邮政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 44.8亿元。其中,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13.7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 30.6%;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31.1亿元,占总投资比重为 69.4%。

    2005年,继续坚持“量入为出、资金平衡、先急后缓、确保重点”的原则,压土建、调结构、保应用,将资金重点投向投递网建设、终端设施改造,着重提高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全网资源效益。同时,加大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强化对技改项目的管理,确保提高投资效益。

    五、邮政劳动工资

    2005年,劳资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用工管理机制,为推动邮政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2005年年末全部从业人员 68.9万人,其中,合同用工 41.7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上年基本持平。

    六、邮政科技

    2005年邮政科技工作继续突出创新、突出重点,在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支撑改革和决策、支撑邮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较好地支撑了邮政的发展。

    全国邮政科技总投入9974.5万元,其中软科学研究投入1631.7万元,标准研究投入515.5万元,计算机应用投入4858.3万元,设备开发投入592.7万元,成果推广投入1402.3万元。

    全国邮政科技管理人员1721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1160人,占总人数的67.4%。全国邮政独立科研单位17个,从业人员1973人。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1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44项。

    全国邮政共登记科技成果305项。全国邮政获奖成果40项,发表科技论文166篇,出版科技著作1种,新增专利3项,拥有发明专利总数49项。

    七、邮政职工教育培训

    2005年全国邮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 7万人。其中,女性为 2.5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35.2%;少数民族 3443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4.9%。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为 4228人,中级 16958人,初级 43564人。

    2005年全国邮政企业约有 36.5万人参加各类在职培训,从业人员年培训率为 53%;有 3.5万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在学率为 5.1%;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总额为 1.7亿元。中国邮政拥有各级职工培训中心 220所,各类专职教师 673人,校舍面积 81.4万平方米。建成了拥有 1个一级中心、 31个二级中心的邮政远程教育培训网,提升了邮政教育培训的能力。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邮政与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通邮关系,与 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件总包直封关系;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总数达到 56个;与 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邮政汇兑业务;国际邮政速递业务可以通达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中国邮政积极参与国际邮政事务,广泛开展与外国邮政和国际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去年 11月份,第六届中日韩邮政高峰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提高 EMS服务质量、物流合作、新业务开发和邮政改革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2005年 12月份,第四届中日韩邮政金融高层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邮政金融业务发展战略、人员培训、保险和国际汇兑业务发展四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2005年,通过高层访问,增强了与世界邮政部门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与波兰、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美国、荷兰、俄罗斯、德国、蒙古、卡塔尔、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等 10多个国家的邮政部门就进一步加强在邮政、集邮和金融等业务领域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2005年,与列支敦士登、荷兰、加拿大联合发行了 3套邮票。

    2006年,中国邮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 27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全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邮政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健康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相关链接
· 国家邮政局推动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成效显著
· 国家邮政局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 国家邮政局:进口国际包裹投递作业办法有调整
· 国家邮政局“科技兴邮”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 邮政局将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