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国防科工委表彰毛二可院士及其所领导的创新团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6日   来源:国防科工委

  日前,国防科工委党组做出决定,对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表彰,并号召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全体职工向他们学习,为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表彰决定指出,毛二可院士是我国雷达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胸怀科技报国之志、牢记人才兴业使命,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以满足军队未来作战需求为己任,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在新体制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努力探索基层科研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创建了有利于“构建大团队、形成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的集中式科研管理运行模式;始终坚持拼搏奉献、育人为本,积极营造“凝聚人、培养人、宽容人”的科研氛围,着力培养了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攻克了多个专业领域的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曾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10余项,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300多名,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表彰决定指出,在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国防科工委党组决定,对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进行表彰,并授予该团队“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表彰决定要求,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全体职工向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学习,以毛二可院士及其领导的科技团队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愤图强,激情进取,“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拚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为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毛二可团队——坚持自主创新的科技团队 

  毛二可院士是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学科带头人,是我国雷达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50多年来,毛二可院士带领雷达技术研究所这支科技团队,先后攻克了雷达领域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10余项,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300多名。雷达技术研究所现有教职工4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该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科研集体、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模范集体、原机电部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长期以来,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淡泊名利,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在科学研究、管理机制、团队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新体制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中取得重大突破

  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几十年来走过的科学报国之路,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他们从国内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独立自主进行创新研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技术领先。早在20多年前,毛二可院士就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国家急需的某相控阵雷达用的“高频相位计”,新型雷达动目标显示装置等雷达部件,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加强了我国防空预警系统的探测能力。1990年前后,毛二可院士率领科技团队在雷达相关配套系统研制形成优势的情况下,从雷达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和军队未来的作战需求出发,开始进行雷达整机系统研究。他从国防建设的迫切需求中敏锐地找到创新点,突出系统创新与技术创新,独立自主进行研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提出了包括矢量脱靶量测量雷达等一系列新体制雷达。这些重要研究成果的取得,是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始终把握雷达技术的发展规律,始终保持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立足国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精神的结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求真务实,创建了集中式科研管理运行模式

  在雷达技术研究所发展的过程中,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立足雷达系统研究和自身特色,不断进行管理机制创新,提出了“构建大团队、形成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生大成果”的管理思路,形成了集中式科研团队管理运行模式。这一模式注意整合全所力量,形成拳头,在全所范围内进行人员统一调拨,科研统一管理,经费统一分配,不仅使团队具有了较强的整体攻关能力,而且能够处理好完成当前科研和开展预先研究、储备可持续发展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还能使团队中以技术研究为主和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师都能安心致力于各自的优势领域,互相支持和密切配合,有利于团队把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在前瞻性技术领域进行探索,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淡泊名利,塑造了和谐共进的团队文化

  毛二可院士十分重视团队精神的培育,他以志在科研、志在创新为导向,以共同的事业为纽带,倡导“凝聚人、培养人、宽容人”的准则,大力培育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毛二可院士经常告诫年轻一代:“一个单位要发展,必须要团结”。他鼓励团结,强调团结起来每个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他鼓励协作,注重以人为本,关心团队中每个人的发展,根据兴趣和特长,精心选拔组合团队成员,设计研究方向和发展空间,要求每个成员都发挥特长。在他的带领下,雷达所形成了和谐共进的管理理念和团队文化。毛二可院士淡泊名利,充分肯定每个成员的贡献,总是把荣誉让给团队中的年轻人,在他的影响下,淡泊名利、注重积累的风气在团队中蔚然成风。在团队精神的激励和影响下,团队成员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四、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培养了一支思想活跃、敢于创新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队伍

  毛二可院士十分重视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他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对雷达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指导、支持、帮助年轻人才的成长,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形成了以年轻博士教授为骨干力量,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为主要成员的具有高学历、高素质、高效益自主创新科技团队。毛二可院士尤其重视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从打下扎实基础入手,到训练提高创新能力,再到学会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统领全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学术带头人的经验体系。在雷达技术研究所中,有五位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平均年龄不到35岁时就获得了正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创了一个青年教师培养的新局面。毛二可院士针对每个人的特长,根据大项目对学科的需求,帮助他们确定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分别在新体制雷达、实时信息处理、精确制导、电子对抗、航天遥感与导航等研究领域成为专家,形成了朝气蓬勃的自主创新团队。

  五、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把领军人才培养作为团队建设的关键

  毛二可院士19岁开始学习雷达技术,从那时起就立下了献身科学、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终身的志向。几十年来,毛二可院士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埋头国防科学研究,致力创新团队建设,把自己的兴趣、理想融化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国防科研事业,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奋斗实践着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人生誓言。毛二可院士品德高尚、思维敏锐、学术精湛,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作为雷达技术研究所的奠基人、领路人,他远见卓识、求实创新,为雷达技术研究所选定了正确的科研方向和奋斗目标,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了生存和发展;他常年辛勤工作,艰苦奋斗在教学科研一线,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使雷达技术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他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用自己人格魅力感召和吸引了一大批自愿放弃出国机会和高薪职位的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的科技团队。

  多年来,毛二可院士及其科技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雷达信息技术相关的重点预研项目、演示验证项目和型号装备研制任务,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863”计划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约800篇,被SCI、EI、ISPT收录近200篇,为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300多名,为国防科技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

 
 
 相关链接
· 国防科技工业介绍会在京举行 43名驻华武官参加
· 国防科工委召开国防科技工业风能产品发展研讨会
· 两部门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 国防科工委在京举办培训班着力提高机关干部能力
· 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等4项规章征意见
·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率团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