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黄河流域气象中心在郑州成立 守护"母亲河"安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7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承担守护“母亲河”安危职责的气象业务服务机构——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于9月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成立。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明义、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副主任廖义伟、河南省气象局局长胡鹏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气象局有关职能司室、国家气象中心、黄委会水文局、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武汉区域气象中心、青海、山西、陕西、山东等省气象局的领导和有关专家以及河南省气象局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省辖市气象局的代表近百人出席了成立仪式。

    黄河为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是一条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的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灾害,中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和洪灾威胁,都严重地影响着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黄河流域气象中心将行使流域气象信息汇集和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两大职能。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气象业务服务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壁垒,以“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象”新理念,积极支持“数字黄河”、“生态黄河”建设,大力提高黄河流域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气象服务能力。

    王守荣指出,黄河流域气象中心的成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创新之举,将在东、中、西部地区防灾减灾、流域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他强调,一是要加大与水利等部门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共建,实现装备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建设好黄河流域气象中心;二是要积极争取黄河流域各级政府领导对气象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三是流域各省气象部门都承担着黄河流域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职责,要从监测、预报、服务、科研等各个环节,全力支持黄河流域气象中心的工作;四是要依托流域各省局的业务和科研力量,制作和开发流域性预报产品,提高流域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要加强研究型业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六是中国气象局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黄河流域气象中心的指导,有关直属单位要积极支持中心的建设,共同为黄河流域防汛抗旱、生态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王明义代表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对黄河流域气象中心成立表示祝贺。他说,黄河流域气象中心的建立是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实现流域全方位合作的创新之举,是沿黄人民群众治黄历史上的一件重大的、可喜的事情。通过流域间各省气象、水文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提高对整个流域洪涝、干旱的预测预警能力,有利于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符合水文和气象的客观实际,符合黄河流域防汛抗旱需要,符合黄河流域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气象预报预警是进行科学决策、有效减轻灾害损失、掌握防灾减灾主动权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流域网站布局,加快流域气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气象工作对流域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气象资源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沿黄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黄河水患的影响。

    目前,气象部门在黄河游流域有地面气象观测站343个(其中,199个已建成自动气象站),高空气象探测站15个,已建和拟建天气雷达站32个(其中,25个为新一代天气雷达站,7个为数字化天气雷达站);多数市地级的气象部门建立了静止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地面站,省级气象部门建立了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站,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已建成或正在建设EOS/MODIS、新一代极轨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部分省份已启动或开始建设雷电定位系统和乡镇自动雨量站网等,综合探测系统初具规模;开展天气联防和面雨量预报服务工作,在流域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2日10时,河南省局胡鹏局长签发了第一期针对黄河流域而制作的《黄河流域天气预报》,标志着黄河流域气象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 (中国气象报 王建忠)

 
 
 相关链接
· 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组织召开生态气象高级研讨会
· 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会见来访的IBM全球副总裁
·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试验在甘肃敦煌顺利完成
· 中央气象台:川渝旱区有强降雨 需防山洪山地灾害
· 第三届中韩人工影响天气国际研讨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