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科院携手地方省市布阵联营筹建5个新院所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5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9月17日,《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协议书》、《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协议书》在济南签署;

    9月18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协议书》在苏州签署;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协议书》、《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协议书》在深圳签署;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 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协议书》在厦门签署。

    至此,中国科学院与有关省、市政府共建5个科研院所的协作方案全部签定。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强调指出:中国科学院此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新建研究院所的形式把科技布局调整继续向深层次推进,是为了更好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示范推动作用。

    国家发展要求中科院及时进行结构性调整

    “科技发展有无止境的前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断提出新的科技创新需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科院作为国家的科学技术战略队伍,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科技布局调整的规律,建立持续科技布局调整的机制,而不能满足于仅仅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结构性调整。”

    路甬祥表示,中国科学院此次与有关省、市共建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5个科研单元,正是“在调整中改革、在调整中发展”的重要举措。

    路甬祥指出,由多个研究机构构成、组织管理体系紧密的科研团体,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或渐进或突变、或局部或整体地调整各研究机构的领域方向、地域分布和在科技创新价值链——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的取向和比例,以保证团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科技布局的调整更要及时规划、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他说:“世纪之交的近十多年来,国际产业分工调整与转移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其科研团体都进行了较大力度的科技布局调整。”

    路甬祥认为,目前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提出需求最为紧迫的,当数与人口健康、资源环境等有关可持续发展领域,其次就是纳米、信息、生物技术等战略高技术前沿,以及国家安全领域。他表示,随着我国的发展,不仅西部环境脆弱带需要保护,海岸带、城市密集区也面临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新的威胁,在这些领域部署建立相关研究所,实际上“是更好地衔接中科院创新能力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能力的需要”。

    将第三次重大科技布局调整向纵深推进

    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布局,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了解,中科院历史上共进行了三次重大科技布局调整。其中,第一次重大调整从1956年开始,布局了计算、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等具有关键作用的新学科领域,加强了原子核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石油工艺、自然科学史等学科,至1965年底有院属研究机构127个,形成了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格局;第二次调整从1978年起进行,重点恢复和重建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的学科体系,强调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直属科研机构数量相对稳定在120至130个之间。

    进入1998年,我国正面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着手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科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过程中着力调整重点领域方向,展开了第三次重大科技布局调整。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一期、二期,中科院院属法人研究机构由1997年的123个调整为2005年底的91个。其中,在原45个法人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13个法人研究机构,新建了10个法人研究机构,3个植物研究机构转为植物园序列,7个研究机构转制为企业。新建和改造7项大科学工程。建设与发展了6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非法人研究单元。各研究机构也对其内部研究单元设置进行了大幅调整。

    “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整、整合、撤并和转制,高度凝练科技创新目标,推进以研究所为单元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提高全院的创新能力,推动全院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的发展形势,又要求在巩固、提升已有研究所创新能力建设、组建'1+10’创新基地的同时,有目标地部署一批新的研究单元,包括新建一部分研究所。”路甬祥指出,无论是撤所还是建所,都是出于发展、提高的内在需要。

    路甬祥表示,中科院将在知识创新工程8年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科技布局调整,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真正建立起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科技布局,同时形成自觉持续进行科技布局调整的机制,为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科院已在新建研究所方面形成明确原则,即:领域方向要符合中科院的战略重点,符合国家和区域科技战略需求,符合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相互关联、交叉综合,形成聚合效应;战略定位要符合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带动区域相关高技术产业群发展,或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条件要选择有众多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有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科技队伍要有一定基础,从海内外吸引和集聚本领域高水平人才。

    创新能力建设完好衔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

    高度强调区域分布、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是中科院此次科技布局重大调整的一大“亮点”。路甬祥指出,科研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支撑;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考虑区域的布局结构。正因如此,东西德刚统一,马普学会就在德国东部部署了一批新的研究机构,美国19世纪末实施西部开发后,也在西部建立了一批新的研究型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科研力量,地域分布上过分集中在北京与上海,中科院自然环境研究的力量主要侧重西部,目前正应加强与沿海省市的合作,还清这份历史上的“欠账”。

    此次新建的5个科研院所,全部聚焦在国家发展和科技发展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

    烟台海岸所的组建,是为了面向海岸带水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前沿,进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海岸带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控等领域研究;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的组建,是为了面向能源、环保与资源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生物加工与转化科技前沿,进行生物资源、微生物转化、生物过程工程等领域开展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遗传改良的技术研究和生物过程集成优化研究;

    苏州纳米所的组建,是为了开展面向纳米材料及器件、纳米生物技术与纳米医学、纳米仿生技术和纳米生物安全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纳米技术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和面向应用的系统集成,为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为核心,集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先进材料研发、工业设计与造型研发等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组建,是为了围绕区域电子信息及机械装备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面向社会的先进技术公共研发平台,为珠江三角洲现代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

    城市环境所的组建,则是为了面向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城市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前沿,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与健康,城市环境治理技术,环境治理工程与循环经济,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等领域,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

    新院所应有新的科研管理机制,据了解,此次各新建研究院所均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各所理事将由院、地共建方分别委派,并向中国科学院负责。研究所筹建期间,各所由院、地委派人员组成的筹建领导小组领导,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其中,中科院方面委派的组长,均由中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施尔畏担任。领导小组下设研究所筹建工作组,负责筹建期间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

    信心百倍力举创新强国事业

    中科院此次以新建研究院所的形式,将科技布局调整继续向纵深推进,充分调动了中科院和地方省市建设创新体系的积极性。院、地双方信心百倍,齐心协力,共担创新强国伟业。

    路甬祥此行多次讲话指出,沿海各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教育、科技基础扎实,人才资源丰富,新建所所在的各市尤为突出,院、省、市共同决定建所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体现了地方省、市推进科技创新的决心和战略眼光,将有效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中科院和当地的科技布局,促进知识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机结合,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科技创新贡献。

    正是由于院、地的共识,新建所工作得到地方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各新建院所所在的城市政府均为无偿划拨建设用地,提供基础建设配置条件、人员安置所需政策;这次协议签定工作每至一地,当地的主要新闻媒体均对新建院所一事的重要大意义予以了重点报道,一般市民也对中科院研究所的到来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中科院和地方政府积极主动,5个切入新领域、采用新体制和新运行模式的研究院所,根据中科院党组和路甬祥院长、施尔畏副院长“边建设、边招聘、边科研”的要求,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都走在预设日程前头。在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通过筹建工作组的辛勤工作,短短几个月已招聘员工106人、客座学生54人;建成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下设的7个研究中心,开展10个方向性项目的研究工作;结合国家、地方的科研计划和企业需求开展了近20个项目的申请工作,其中申报国家“863”计划项目12项,工程中心还与10多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通过院、地双方的协商,各新建院所均设定了目标高远的战略规划,提出要经过15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20年成长为“紧密围绕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在国际同领域有相当影响、基础研究前沿探索与应用技术研发并举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为成功实现这些目标,中科院领导层要求各新建研究所,要按照中科院的科技布局调整整体工作方针,探索凝炼新的目标、新的体制,打造新的人才队伍、新的环境和文化,力争为国家民族做出新的贡献。

    路甬祥指出,评价新建研究院所的标准,第一是“要得到国内外科技同行的公认”,第二是“要使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满意”,第三是“要使企业和人民群众满意”;按照他对新建研究院所寄予的厚望,新建科研院所有望通过5到10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中科院内部的“排队”中后来居上,进入前三分之一、至少是前二分之一的位置。(科学时报 作者:郑千里 刘英楠)

 
 
 相关链接
· 中科院和中石油共建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会见意大利大学与研究部部长
· 中科院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初见成效破解“中试难”
· 中科院新建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所等五个研究所
· 中科院“实践八号”育种卫星传回清晰显微图像
·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率代表团访问秘鲁国立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