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平 新机制夯实教育公平的根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教育部

    2007年3月1日,湖北省沙洋县后港小学开学的日子。

    “废五千年农税誓让民生旺且兴,免八百万学资定叫国基宏又固。”校门口,一副长长的红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实在是太高兴了,孩子今年上学少交了一百多块呢!”“我家两个孩子连课本费都免了!”办完报名手续的家长们情不自禁地传递着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喜悦和感激洋溢在脸上。

    “真是奇迹,第一天开学孩子们都到齐了,明天就可以正式上课了。”校长黄祥军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后港小学只是一个缩影。今年春季开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我国2800多个县、5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全面铺开,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关于新机制的“三笔账”

    陈渝是重庆市巴南区鱼胡路中学初二学生,她和两个妹妹都在上学。3年前,陈渝的父亲因病去世,一家人仅靠母亲李德仙打零工维持生活,生活十分贫困。

    然而在开学前一天,李德仙收到学校捎来的口信:她的3个女儿上学不仅可以不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作业本费也不用交了。原来,从2006年开始,重庆市对43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了上学“零收费”政策。“3个孩子少收的这些钱,加起来有1000多元啊,这是我们全家好几个月的生活费呢!真的是解决了我家的大困难。”李德仙欣喜之余更是感激。

    在湖北沙洋县高阳镇高阳小学,财务会计范兵儒给记者也算了一笔账:学校原来的日常办公经费,主要是靠向学生收取杂费。像2005年,全校有857个学生,每个学期收85元,全年应收14万元,但有68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交不起杂费,学校实际收上来只有13万元。实施新机制以后,今年县财政按每生每学期85元拨来了全部免杂费补助,又按每人45元拨了公用经费,全校的总经费有18万多元了,这样一来,实际上学校全年的经费多了5万多元。

    看罢了李德仙的“家账”和高阳小学的“校账”,让我们再来看看国家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大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万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

    从这三笔账,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新机制对一个农民家庭的意义,对于一所农村学校发展的意义,更可以体会到国家为发展农村教育下了怎样的决心!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庄严承诺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一系列德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深化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建立起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务委员陈至立的话一语中的。

    农村税费改革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民负担,农村教师工资一部分来源于农村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主要来源于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主要来源于农民的集资和投工投料。

    这一体制为我国在上世纪末实现“两基”宏伟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为了让公共财政更多地覆盖农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亿万农民,实现从“人民教育人民办”

    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势在必行。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宣布:“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在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连续三年“两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作出庄严承诺,赢得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掌声的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改革的精心部署和常抓不懈。

    2005年12月23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这天,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第二天,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第四天,国务院召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和推动。温家宝总理亲自部署、指导改革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每次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拉开帷幕,首先在西部12个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部享受西部待遇的湘西等地实施;从2006年秋季开学起,在河北省遵化等中部7市县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从2007年春季开学起,在中东部地区全面铺开。“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为此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新机制的实施,无疑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所作出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合力攻坚写好“落实”大文章

    “要充分估计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对于新机制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多次强调。

    为了确保新机制的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文件,就新机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让改革内容家喻户晓,统一印制了4900万张宣传卡和10万张招贴画,直接寄送到实施新机制的县,确保在开学前将宣传卡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还选派人员到6个县市的36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蹲点调研,全程跟踪新机制的实施情况。去年和今年春季开学后,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督查组对各地新机制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教育部部长周济、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等人多次深入到各地,检查、指导新机制的落实。

    实施新机制,省级统筹至为关键。经过上上下下的努力,目前各地已经初步建立了“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新机制。在改革中,贵州、广西、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在启动实施新机制时,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资金全部做到了由省级财政承担,其他各省份也都基本做到了“省拿大头”。而东部各省份也都积极落实改革,有8个省份提前从2006年春季或秋季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为了保障资金能及时到位,有效使用,各地想出了不少好法子。像安徽的金寨县和青阳县探索出了“四制”管理模式:在工作目标上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教育局长、财政局长、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在资金分配上实行“公示制”,县财政直接将补助经费分解到学校,不截留一分钱;在资金运行上实行“专户制”,县财政设立改革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在资金使用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挤占、挪用、截留教育资金的行为严肃查处。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战线长、环节多,政策性极强,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国务院及时调整政策,并加强了政策的宣讲和督办落实力度。

    “中央的补助标准偏低”、“城市中的农村学生没有享受免费政策”……新机制刚刚推行,一些地区就纷纷反映这些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教育部、财政部将全国50.9万名职业初中学生和26.6万名特殊教育学生纳入补助范围;将海南省享受西部待遇的8县市义务教育阶段32.2万名学生纳入西部地区免费政策范围;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的寄宿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50元的标准提供生活补助,共涉及10个省份89个少数民族聚居县11.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原定标准确实较低的贵州省,增加了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费。

    各地也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拿调整政策覆盖范围来说,不少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当扩大了政策实施范围。比如重庆市根据“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市情,将万州、涪陵等远郊6区有大量三峡库区移民子女的城区学校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全市实际享受改革政策的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94.7%,还对全市43万名农村困难家庭女童实行了“四免一补”(免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补生活费),实现了完全意义的免费教育。

    解决教师地方津、补贴是各地普遍遇到的难题。湖北省为此出台了一个“大手笔”: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按照每人年均1800元的标准给予转移支付补助,省财政已在2007年预算中安排7.35亿元。

    海南省也制定了保障教师合理收入的“新计划”:从2007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不断提高市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年人均岗位绩效工资,2007年提高到1800元,2008年提高到3000元,2009年提高到3600元。

    针对原来累积的大量危房还没有改造完的现状,各省份出台了不少新办法。比如陕西省财政一次性投入5亿元,加上中央和省、市、县各级用于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的资金,共计12亿元,拟在2007年年底前,彻底消除全省现存的192万平方米D级危房。

    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问题也是让各地“挠头”的问题,市县级财力薄弱,“僧多粥少”,贫困学生“望梅止渴”。对此,贵州省决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由省级财政解决,2006年已安排落实6200万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31万名家庭困难的寄宿初中学生给予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元。

    对于安置回流学生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适当增大班额、合理利用已撤掉的教学点、及时购置课桌椅、增加预订课本、合理调配现有师资力量等措施,无条件接收回流学生。

    还有“普九”债务偿还、教师周转用房等问题,各地克服困难,因地制宜,探索了一些好的解决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陕西一位农民自编的打油诗已在农民中广为传诵;农村娃娃们也高兴地唱起了“新的学期到学校,‘两免一补’真热闹。爸爸妈妈开怀笑,同学乐得呱呱叫”的新童谣。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来,赢得了亿万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欢迎,同时也为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5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西部2004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90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121元。全国尚有113个县(市、区)的小学、142个县(市、区)的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零,其中85%以上在中、西部地区。

    实行新机制后,所有农村学校拿到了由财政拨付的公用经费,大部分学校的运转水平较改革前有较大水平的提高,仅西部地区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就达到140多元,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200多元,多年困扰农村教育的难题得以破解。尤其是在许多偏远、贫困地方的农村学校,以前地方政府公用经费拨款很少甚至没有,收费也很有限,这次拿到免学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后,运转经费成倍增加,日子明显好过多了。正如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中学校长贾培忠所说:“以后我这当校长的不用再为筹钱而犯愁了,可以专心研究怎么提高教育质量了,真是解决了心头最难的问题。”

    据测算,到2010年,中央将出台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生约为300元、初中生约为500元。

    可以预见,一些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将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乱收费,一桩桩,大人孩子心发慌。如今取消乱收费,家家户户睡得香!”农民们高兴地说。建立新机制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经费需求,国家都在财政预算里给予了保障,学校没有任何乱收费的理由,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明显减少。

    实行新机制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还有这样一个新变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了没有,要拿预算来说话。有校长说,以前不搞预算,学校开支随意性比较大,往往是上级拨多少就用多少,学校有多少就用多少,钱没有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往往是最需要的时候学校又没钱了;通过编制学校预算,使校长知道了学校经费是如何构成的,维持学校基本运转的资金到底需要多少,到底该如何去花钱,如何去省钱而又多办事。学校的家底清楚了,花钱有数了,理财也更有方了。

    “花钱不再拍脑袋,理财要念科学经”。对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而言,编制预算是件新鲜事,也是必修课,靠拍脑袋花钱的做法行不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还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水平。这已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共识和行动。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让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全国的推行,标志着中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在普惠大众的航道上扬帆启航,向着教育公平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教育报)

 
 
 相关链接
· 教育部通知同意将天津商学院更名为天津商业大学
· 教育部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六百余名
· 教育部:高校要严控“特招”规模 违规取消资格
· 教育部:从未规定考取香港高校要先交一万元港币
· 教育部从未规定考取香港高校先交一万元港币
·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做客央视今日关注谈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