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我国重大考古成果将动物起源提前到6.32亿年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6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休眠包囊图象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尹磊明研究员为首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最近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该项成果发表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题为“陡山沱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

    该发现是目前最早的动物化石可靠记录,将动物的起源时间提前到6.32亿年以前,即动物在新元古代末期大冰期“雪球”结束之后就已经出现了。与以“瓮安生物群”为代表的动物化石年代相比,将动物的化石记录前推了5千万年。该研究证实了早期后生动物胚胎与其它许多真核生物一样,具有显著刺状突起的休眠囊胞。同时这一发现不仅打开了另一个探讨早期动物胚胎化石的窗口(与“瓮安生物群”的磷酸盐化胚胎化石相比),即隧石结核中的硅质微体化石将是寻找早期动物化石记录的重要途径,也为探讨全球埃迪卡拉纪早期地层出现的‘大型复杂疑源类’的生物属性及其分布拓开了新的窗口和思路。

    为验证和进一步解决“瓮安生物群”时期的年代问题,以尹磊明为首的科学家小组于2006年下半年在三峡地区展开了一种称之为“疑源类”的微体化石及其地层学研究。他们选择宜昌晓峰河剖面开展研究,对陡山沱组大量发育的燧石(硅质)结核开展逐层采集样品。通过实验室的岩石切片,尹磊明等从600余个薄片中获得了大量保存原位保存的具显著刺状突起的“化石。研究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在陡山沱组底部就开始出现,并显示出可能的化石分带和潜在的生物地层价值。

    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类以前作为疑源类、被称为“Tianzhushania”(天柱山球藻)的微体化石具有2至16个分裂球的动物胚胎发育特征,这些分裂球包裹在复杂装饰的有机质包被壁内,与现生动物(如节肢动物)的滞育卵囊胞内含早期卵裂的胚胎很相似。从而否定了其藻类化石的属性,当然也不是贝雷等认为的巨大硫细菌,而是动物的休眠卵。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相关链接
· 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欧亚大陆东部最早现代人化石
· 06年中科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科研工作综述
· 路甬祥:中科院要更好地肩负起“引领发展”重任
· 关于印发《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