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辉煌历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水利成就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5日   来源:水利部网站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2007年盛夏,内蒙古自治区迎来了60周年庆典。

    伴随着60年辉煌历程,内蒙古水利建设也在60年的光辉岁月中不断得到提升,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有了水的滋润,辽阔的大草原更加美丽。

    让百姓安心 水利骨干工程点缀江河

    70多岁的水利人老何,指着标注了水利工程的内蒙古电子地图,兴奋地对记者说:“现在,全自治区建成的骨干水利工程犹如繁星,闪烁在自治区各地,点缀着大江大河。”

    是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先后修建了自治区的第一批水利工程,包括黄河流域的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杨闸,西辽河流域的红山、莫力庙、孟家段、打虎石、吐尔基山、舍力虎等大型水库。这批骨干工程的建成,为自治区水利事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自治区又相继在黄河流域兴建了河套总干渠、红圪卜扬水站、小沙湾取水枢纽、万家寨水利枢纽等;在西辽河嫩江流域修建了察尔森、海日苏等水利枢纽。星罗棋布的骨干水利工程,在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

    “十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快,自治区累计水利投资71.68亿元,尼尔基、绰勒、美岱、哈拉沁、乌兰木伦、三座店等一批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全自治区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加固堤防1046公里,重要江河干流防洪标准从5年~20年一遇,提高到20年~50年一遇。

    “我在这里住了50多年了。从前差不多十年就要发一次大水,每次发大水,都从窗户往屋里灌水,三更半夜也不敢睡觉,地全被淹了。现在好了,有了尼尔基工程,我们总算过上安心的日子了。”住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附近,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的陈龙江老人,不住地感叹着尼尔基工程给全村带来的变化。

    2001年6月开工建设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已经于2006年7月并网发电。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嫩江干流唯一的控制性工程,饱受洪水和缺水困扰的嫩江两岸人们,在尼尔基水利枢纽开工建设后, 终于安下心来。

    探索水权转换 水资源管理突现多赢

    汽车行驶在内蒙古杭锦旗的南岸灌区,修葺一新的黄河引水工程让记者眼前一亮,100多公里的干渠,已经全部改造完成。

    “我们是通过水权转换的方式实现了渠道衬砌,所需的工程建设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 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副局长王继峰介绍说:“目前黄河南岸灌区已经完成了100多公里的总干渠衬砌和一万亩示范区干支斗农毛各级渠道的衬砌,可望节约1.3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些节约出来的水资源将被转换出来,用于投资灌区节水改造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除了投资灌区节水工程建设外,每年还要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于节水工程的日常检修维护。

    内蒙古自治区本就干旱缺水。一方面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许多水资源被白白浪费掉;另一方面工业急需用水,却没有可用的水源。如何用工业的资金提高农业用水灌溉率,实现农业、工业多赢?内蒙古正在做着“水权转换”的文章。

    农业巨大的节水潜力,为水权转换提供了可能。通过水权转换,企业出资为灌区兴修输水渠系、衬砌渠道,提高渠道水的利用系数,节约出来的水资源,恰好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仅2005年一年,内蒙古大饭铺电厂、鄂绒硅电、达电四期及亿利(一期)PVC项目等,累计投资渠系节水改造2.44亿元,而这些企业也通过水权转换取得了新的用水权,效益出现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

    无疑,水权转换是内蒙古水资源管理中的一大亮点。2004年,自治区组织成立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水权转换工作机构,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从2003年4月达拉特发电厂与鄂尔多斯市水利局达成水权转换协议开始,到目前,全自治区共有37个项目拟采用水权转换方式。其中,正式签订水权转换协议并实施节水工程的有达电、鄂绒、亿利等6个项目,转让资金总额达4.05亿元,转换水量0.778亿立方米。

    牧区水利 为农牧民奔小康奠定基础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拥有13亿亩草场的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但是,多年来由于牧区水利建设滞后,牧区旱灾频繁,造成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给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大力发展牧区水利,发展饲草料地灌溉和草原灌溉,是畜牧业生产和牧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解决草原人畜饮水和提高畜牧业抗灾能力为主,充分利用天上降水、地表江湖水和地下水,修水库,建塘坝,打筒井,开展草原节水灌溉,现已初步建成牧场供水、抗旱灌溉工程体系。积极开发各种水源,因地制宜地发展饲草料灌溉和天然草原灌溉,为畜牧业生产建立了可靠的饲草料基地和防灾、抗灾基地。

    “十五”期间,内蒙古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更是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截至2006年,河套灌区等1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年度建设已完工,全区万亩以上灌区达173处。占全自治区总耕地面积1/3的水浇地,生产了约占全自治区总产量2/3的粮食,内蒙古已从过去的粮食调入省(自治区),跨入了全国产粮大省(自治区)的行列。

    内蒙古自治区的牧区水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牧区水利的发展,改变了农牧民千百年来靠天养畜的习惯,改善了畜牧业的生产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共有119.86万农牧民从牧区水利建设中受益,人均收入由之前的1795元,提高到现在的2620元。

    饮水解困 民心工程保障民生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80%以上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这也造成了全自治区许多地方农村和牧区人口的饮水困难。

    对于广大的农牧民来说,2000年国家实施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无疑是他们的“甘霖”和“及时雨”。从这一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在95个旗(县、区)中建设饮水解困工程,老百姓们告别缺水历史,享受接水进瓮、舀水进锅、压水饮畜的生活。

    包头市达茂旗查干淖尔苏木开令河嘎查位于达茂旗北部,这里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2001年前,全嘎查仅有一眼水量不大的饮水井,而且含氟量高、水质差。牧民们起早贪黑为水奔波,缺水严重时,一些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都要被迫停止。

    2001年春天,开令河嘎查饮水解困工程被列为达茂旗饮水解困的“民心工程”。紧接着,草原打井队开进来了,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驻进来了。盼望已久的牧民们奔走相告,兴高采烈。嘎查的壮劳力扛着铁锹出来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争先恐后竞相出工。施工人员克服了岩层和冻土层给施工带来的困难,仅用46天的时间,就打成了一口120米的深井。当2400多米长的管道进村人户、清冽的自来水流进45户牧民家的时候,全嘎查沸腾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像开令河嘎查这样甩掉了贫水穷帽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全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农村牧区供水工作也经历了从大规模建设供水基本井到建设饮水工程的历程。“十五”期间,国家启动的饮水解困工程,共下达内蒙古建设资金16.56亿元。截至2006年底,全自治区共建成各类饮水水源工程1.679万处,改善和提高了19 个旗县所在地的供水状况,全自治区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 %,解决了680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水保治理 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屏障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同时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生态与环境,不仅关系着全自治区千万各族人民的福祉,而且关系到首都北京、华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内蒙古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努力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治区人民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水土流失治理,先后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国家八片重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一、二期项目、水土保持生态重点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黄土高原砒砂岩地区沙棘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多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近几年,在水力、风力复合侵蚀区,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草原恢复保护等工程,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风蚀沙化得到有效遏制。全区已有60多个旗县实行了封山禁牧。截至2006年年底,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区面积9.5万多平方公里。

    “十五”期间,全自治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投资13.9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了7.7倍。投入的大幅度增加,使治理规模逐年扩大,建成了一大批标准高、质量好、效益显著的精品示范工程,形成了许多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治理模式。全区有7个旗县(市、区)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水土保持“十百千”工程示范县,35条小流域被命名为示范小流域。2006年,有3条小流域被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

    从呼伦贝尔到锡林郭勒,再到鄂尔多斯,夏日的艳阳下,满目葱绿,时不时可见用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网围栏,草原上的草正在复苏。

    察右后旗石门口乡脑包图小流域,抓住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项目的机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 万亩,生态环境出现喜人景象。如今,沟道里栽植的小美旱杨长势喜人,坡面上的柠条、山杏有 1 米多高,草木樨、沙打旺等多年生牧草一派茂盛,有的沙棘已经挂果。

    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当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也为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

    翻动着记载内蒙古水利发展60年的史料,一位把大半辈子都献给水利事业的老专家情不自禁地说:“从自治区成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利建设,这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日新月异,为内蒙古发展铸就了辉煌。”

 
 
 相关链接
· 内蒙古地区增加由北京始发前往区内各航线的航班
· 乌云其木格率中央代表团三分团赴呼伦贝尔市慰问
· 乌云其木格率中央代表团三分团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 刘延东率中央代表团四分团赴草原钢城包头考察
·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草原赞歌响彻云霄
· 中央关于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