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专访中国24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困难虽多 使命必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3日   来源:海洋局网站

    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将于11月12日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执行考察任务。此次南极考察由哪些人员组成?有哪些重点任务?考察队又将面临什么样的考验?带着疑问,记者在队伍出发前采访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魏文良。

    11月12日,考察队员在“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上等待启程。 当日,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乘坐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人数218人 除首次队外最多

    此次去南极已是魏领队第十次去南极了。谈起南极和极地工作来,魏领队是如数家珍。

    魏领队告诉记者,今年南极考察主要有三大任务:一个是IPY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开局年,二是十五能力建设现场的实施年,三是中国准备在建设南极内陆冰盖科考站的起步年。整个队今年将完成37项科考任务,10项后勤保障任务,分别在长城站、中山站、大洋及内陆冰盖实施。整支队伍的总人数为218人,其中从国内出发188人,到达中山站、长城站后,两站的越冬人员将归入本次队管理,因此整个度夏期间队伍总人数达218人。是中国南极考察以来,除首次队以外人数最多的一次。

    魏领队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国内的支撑能力强了;一个是因为我们国家在南极的科考的领域在拓宽、内容在不断丰富。

    面临任务艰巨 完成任务不易

    据魏领队介绍,此次南极考察时间紧、任务繁重。他说,今年的考察任务中,比较艰巨的有两项:一是本次队将再次派出17名冰盖考察队员到有“不可接近之极”之称——海拔4000多米的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考察,为我国南极内陆度夏考察站的建站选址进行系统性考察,同时执行“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核心计划——“熊猫计划”。

    魏领队说,按照工作计划,这17名考察队员将从中山站出发,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到达冰穹A最高点,在那里工作20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雪龙”船起航时间一推再推,他们在冰穹A最高点的工作时间将不得不缩短,估计要压缩2天~3天。这就只有十七八天,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自动天文观测台的建设、冰雪研究、地震观测和我国南极内陆站明年建站选址工作,把地质各方面情况搞清楚。尤其是自动天文观测台的建设,需要在条件艰苦的冰穹A地区,克服没有施工人员和专业设备的困难,树立一个30米高的铁塔,以获取天文观测方面的有关参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再加上沿途还要进行GPS项目的研究等,这就需要科学安排。

    二是今年两站上站物资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今年要把两站建设物资、所有钢结构全部运到现场。这些物资以“雪龙”船的舱容,一趟都拉不完,还有一半的物资需要利用商业船舶运至南美阿根廷的一个港口,等“雪龙”船到长城站卸完货后,再返回阿根廷去将通过商船运到的货物转运到南极。同时,由于两站建设和内陆冰盖队考察的需要,今年的重型机械多,重的设备达20多吨,如大型吊车二三台,大型的雪地车3台、重达六七吨的中型雪地车有五六台,这些物资要在冰上拿上去,保证冰盖队的出征和建站工作开展起来,是相当困难的。老天帮忙还好,如果不帮忙,我们不能等冰化开后再卸货。今年我们从韩国租用的Ka-32直升机,就是看中了它吊运5吨货物的能力。

    “雪龙”船 大部分时间处于运动状态

    此次考察“雪龙”船任务很重,在将近160天的任务时间中,“雪龙”船将有120多天处在运动状态。过去船员干完活后,要在中山站、长城站等待长达1个月,今年没这样的时间了。它在跑到南极卸完货后要返回南美,装上货再跑南极,然后再跑到长城站后,再跑中山站。要数次穿越西风带,始终在危险海区航行,这都是过去没有的。这对“雪龙”船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此次“雪龙”船新改造出来后,由于时间紧没有很好的去试航,不确定因素多。因此,魏领队提出,要把本次南极考察作为“雪龙”船的一次远洋试航,考验一下“雪龙”船还有什么问题,等到明年回国时再完善。

    专业队伍施工 两站建设全面开花

    由于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山站、长城站将进行更新改造,这也是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第一次对两站进行如此规模的改造。好一点是改造比较正规,过去建站是施工单位、科学家全部一起上。今年改造由专业队伍——我国大型企业中铁建工、宝钢进入南极进行施工,实行“交钥匙工程”。我们的科学家再不用像过去一样肩扛手拉地去帮助改造了。“从打地基到吊运,将全由专业化施工队伍机械化作业。”魏领队说。

    撤回 晚于以往任何一次

    魏领队介绍,今年“雪龙”船离开南极撤回国内的时间,将是我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以来最晚的一次。由于从12月15日开始,南极就进入冬季,天气渐渐不适宜人类活动以及进行科学考察了,过去考察队都是在2月20多号撤离。而此次为了保证各项考察任务的完成,考察队计划在3月9日~10日才离开南极。今年船队将面对南极后期气候恶劣的影响及威胁,充分作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困难虽多 使命必达

    尽管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但在采访结束时,魏领队仍坚定地表示,我们已经搞了20多年的南极考察了,从管理、站区建设、科学考察和内陆地区考察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一支队伍,比过去成熟了。同时,设备比过去好了,施工现代化了,船舶也有了很大改善,从抗冰船升级到现代化的破冰船,特别是今年“雪龙”船改造后,承担任务的安全性能更高,保障能力更强了。

    为保障此次任务的完成,国家海洋局为24次队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下设了一个临时党委九个临时支部。困难虽多,使命必达。魏领队说:“现任极地中心副主任的副领队秦为稼,在极地办当过科技处长,负责极地科考任务的实施,南北极都去过,有丰富的极地考察经验,作为领队,有这么强的一个副领队来支持我的工作,我感觉没问题。”魏领队对完成本次任务充满信心! 

 
 
 相关链接
· 海洋局:首批31个海洋公益性科研经费项目启动
· 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发展海洋产业 推动海洋管理
· 海洋局发出通知要求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热潮
· 加强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监管 海洋局成立海水办
· 海洋局发布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意见
· 国防科工委海洋局举行海洋一号B星在轨交付仪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