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将在京召开 7成代表抽签产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5日   来源:北京日报

    12月中旬,备受车主瞩目的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将在北京召开。4日保监会表示,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的12名投保人代表、4名社会公众代表(二者共占听证代表总数的70%)和15名旁听人员将通过抽签确定。3日中午12时,随着3个电子邮箱地址的公布,听证会代表和旁听人员的报名工作开始。而报名截止日期是12月6日12时整。

    公证处将监督抽签过程

    “我会已向长安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就投保人代表、社会公众代表和旁听人员的抽签过程进行现场监督。”保监会昨天公告称,听证代表将随机抽签决定。

    据记者了解,交强险费率听证会将设听证代表22人,设旁听席15个。22名听证代表中包括投保人代表12名,社会公众代表4名,有关协会代表3名,专家代表3名。而3名协会代表由保监会商协会选派产生;3名专家代表由保监会在有关保险学和法学学者中邀请确定产生。这样,听证代表中的16人需要在报名者中随机抽签产生。而15位旁听人员则全部需要在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中随机抽签产生。旁听人员在听证会上只能列席旁听,其食宿、交通费用自理。

    4日确定的抽签顺序是:先抽取投保人代表,再抽取社会公众代表,最后抽取旁听人员。

    ●一个申请人只能报一种“身份”

    详细的抽签规则昨天也同时揭晓。据了解,同一人员多次提交同一类报名表的,以最后一次提交的报名表为准;同一人员同时提交几类报名表,在前一轮抽签中已被选中的,自动从后几轮的抽签中被剔除;即一个申请人只能以交强险投保人代表、社会公众代表、旁听人员中的一种身份参加听证。

    保监会强调,报名投保人代表的,应当为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并为交强险的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因此,报名时除了填写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准确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等基本信息外,还要提供投保的交强险保险单单号和保险公司名称。

    保监会称,抽签结束后,将向社会公布投保人代表、社会公众代表和旁听人员名单。

    ●听证会“降调”已定?

    到记者发稿时为止,报名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半,保监会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的报名情况。但据记者了解,不少车主已经跃跃欲试。此前曾代表1000多位车主就交强险相关问题致函保监会的北京律师刘家辉昨天对记者表示,她一定报名参加,而且会报名有发言权的“投保人代表”,她还详细研究了刚刚公布的交强险首年盈亏情况汇总等等。而一位刚刚买了车的“新手”司机孙女士也表示,交强险每年都交保费,自己也想报名旁听一下这费用是如何定出来的。

    虽然听证会未开,降费的基调已经比较明显。上周五,保监会人士在召开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表示,保险行业协会已经起草提交了一份交强险费率调整方案。这份方案的内容近日也透过媒体透露出了不少细节。包括交强险保额拟提高一倍,由现行的6万元提高至12万元;基础费率将下调,目前八大类42种车型中,将有16种车型涉及降费,幅度5%到33%不等。其中6座以下的家庭自用车保费有望从1050元降至950元。

    ●车主、专家提前论辩

    对于即将召开的交强险费率听证会,已经有车主陆续提出了建议。主要集中在交强险首个业务年度(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承保机动车5755万辆,和上亿的机动车保有量数字相差较远;首年经营报亏39亿元,成本明显很高;交强险保费具体是如何构成的,保单是否需要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等等。

    4日有车主建议称,从保险行业协会提交的方案看,事先仍然没有征求投保人的意见。应该在投保人中进行广泛的调查,并且有一个充分论证的过程。而研究保险的专家朱俊生在腾讯网组织的相关论坛上称,交强险应该提前公布其费率构成,让投保人明确交上去的钱会用在哪里,提供一个可比较、评价的参照指标。(记者耿彩琴 实习生曾珊)

    交强险听证会报名条件和方法

    个人代表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单位代表应当为该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

    投保人代表应当为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并为交强险的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

    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以申请旁听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

    投保人代表报名电子信箱:tbr@circ.gov.cn

    社会公众代表报名电子信箱:shgz@circ.gov.cn

    旁听人员报名电子信箱:ptr@circ.gov.cn

    报名截止时间:2007年12月6日中午12:00  

 
 
 相关链接
· 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听证代表七成将由抽签产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