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范小建在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09日   来源:扶贫办网站

    6月27日,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并进行会议总结。现摘发主要内容。

    一、关于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在良玉副总理的直接指导下,全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扶贫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财政扶贫投入大幅度增加,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制定下发《国务院扶贫办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三件大事、五项重点,并对强化工作措施和加强队伍建设提出要求。特别是“三个确保”的提出,使《纲要》提出的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工作要点》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地方各级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南。各省区市扶贫办按照《工作要点》的要求,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要求。河北、湖北、广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召开了全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或电视电话工作会,分管领导出席并讲话。

    二是财政扶贫投入增幅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从144亿元增加到167.34亿元,增幅达16.1%,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的绝对值也创历史新高。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扶贫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三是部门协作推动大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5月中旬,我们与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电监会等12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共同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底前,要确保人口较少民族、内陆边境地区和重点县中革命老区县的24649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的规划任务。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们还下发了《关于动员对口扶贫系统支持“三个确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定点扶贫单位和东部省市认领“三个确保”贫困村。各省区市也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推进“三个确保”。如黑龙江省计划整合投入1.2亿元资金,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600万元,启动230个老区村、边境贫困村、民族村的扶贫开发建设,占应实施村的56.9%。

    四是进一步探索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思路。四川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正式启动。中央财政在未来五年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3.3亿元,四川省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同时,新疆阿合奇边境地区扶贫工作试点进展顺利,扩大了贵州石漠化地区保护生态、种草养畜试点,还启动了云南莽人、克木人扶贫工作试点。

    五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上半年在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我们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按照“两下放、两改革”的精神,将扶贫贷款和贴息资金的直接管理权限由中央下放到省,其中“到户贷款”和贴息资金管理权限下放到县,改“独家经营”为市场运作,改固定利率为固定补贴,力求提高贷款发放速度,提高贷款到户率,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与财政部农业司联合编印了《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指导手册》,明确了组织方式,规范了运行程序,提出了监管要求,对促进互助资金健康、安全运行起到保障作用。

    六是社会扶贫和国际合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有力推动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全国28个省区市共有5682个省级单位参加了定点扶贫工作,直接帮扶了9061个贫困村。3月,我们在广东东莞召开了全国东西扶贫协作会议,下发了《关于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社会动员方面,启动了“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筹划开展“贫困村信息路建设”项目,与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村企共建扶贫工程的通知》,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整村推进工作,在湖北等8省开展试点。

    七是应对严重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今年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扶贫部门在与这些灾害的斗争中锤炼了意志,经受了考验,也拓展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手段。经过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这两次灾害的锤炼,扶贫系统在应对各种灾害的措施方面,与以往相比,反应更快、动员更广泛、行动更有效、社会影响也更大。灾后工作从一般性的慰问活动发展到主动参加国家灾后重建的组织系统和总体规划;工作思路从一般性的恢复生产发展到全面考虑扶贫和防灾减灾的结合,初步形成了“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思路。我办归口管理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和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在资金、物资募集和志愿者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各地扶贫办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也表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5·12大地震后,四川省扶贫办在没有正式纳入抗震救灾组织机构之前,就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在毫无准备和工作基础的情况下,将大量物资组织转运到灾区。甘肃、陕西两省扶贫办在抗震救灾中的行动也都迅速主动。

    二、关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关于以“三个确保”为龙头促进大扶贫。为了努力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的要求,在中央和各级扶贫投入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提出集中力量、缩短战线的调整意见。即在2010年底前,确保以下三类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规划的实施:一是人口较少民族中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209个贫困村;二是内陆边境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432个贫困村;三是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307个革命老区县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24008个贫困村。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基本完成《纲要》目标任务的有力措施。只有以“三个确保”为龙头,才能构建多部门参与的行业扶贫的平台,构建“县为单位、资源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区域扶贫的平台,构建以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为基础的社会扶贫的平台。

    二是关于扶贫和减灾。自然灾害依然是农村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在继续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扶贫与灾害应对措施的研究。要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机制;要加强避灾、减灾设施及产业发展的研究,提高贫困地区抗灾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全国扶贫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我们的工作基础在贫困乡村,灾后恢复重建要与整村推进相结合、与产业调整相结合、与移民扶贫相结合、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三是关于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这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些地区的问题不仅是长期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更突出的表现是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特困类型贫困地区的工作思路,需要不断丰富,目前有七条: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扶贫搬迁;难以搬迁或暂时不能搬迁的地方,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下决心加强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发展防灾农业、减灾农业和避灾农业;实行类似退耕还林这样的生态补偿政策;异地育人;探索新的经营机制。

    四是关于东部扶贫工作。东部各省市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做好东部扶贫工作有三项任务:一是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二是继续帮助中西部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加快发展;三是为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扶贫工作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中西部是重点,但是必须包括东部。

    三、关于下半年工作安排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要求,精心谋划,合理安排,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扶贫开发。重点落实良玉副总理对我们的要求,“下半年和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动农村扶贫和低保工作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和扶贫工作结合,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工作的结合,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保证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相结合、八方支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三个原则。在对口帮扶方面,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安排,支援方19个省市的扶贫部门应该在对口支援的框架下,为受援方提供劳动力转移和产业化扶贫等方面的服务。继续发挥原有东西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的作用。在灾区恢复重建方面,以《贫困村灾后重建规划》为依据,将受灾贫困村的恢复重建工作与本省整村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动员方面,要支持、帮助中国扶贫基金会等4个社团继续做好抗震救灾募捐款物工作,并切实加强捐赠款物的监管。

    二是继续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工作的结合。2007年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总的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共同促进了农村减贫事业。但要确保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低保政策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加大力度,切实做好两项制度的衔接。我们正在与民政部研究,准备联合下发一个文件,进一步指导、督促地方扶贫、民政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定期协商、信息沟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减贫工作的合力。做好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的衔接,工作基础和工作平台都在县、乡基层。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县级扶贫办,在贫困人口的认定和识别方面,在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帮扶措施方面,要主动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减贫事业。

    三是合力推进“三个确保”。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财政要增加投入,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特别是“三个确保”任务重的省份,如山西、河南、湖北、陕西等有2000个以上的村,更要加大投入力度。要根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各省区市扶贫办要积极开展部门协调,努力落实相关责任。“三个确保”任务较少的省区,既要认真完成任务,又要比照这个方法,把本省区最贫困的村、最需要帮扶的群体优先纳入整村推进规划。今年中央扶贫资金大部分已分配到省。各省(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按照“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落实好扶持资金。各省(区、市)扶贫办要对照15万个贫困村和2万多个“三个确保”村名册安排2008年度的整村推进任务,并报我办备案。我们要求每个“确保”村的财政扶贫资金不少于50万,并要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

    四是继续抓好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试点。要认真总结已有经验,如阿坝州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云南苦聪人和莽人、克木人扶贫开发试点,新疆阿合奇边境地区扶贫工作试点、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种草养畜试点等经验。这些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致贫因素,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反贫措施,整合多部门力量,共同推进。有些省区市可能没有在全国显得特别突出的贫困问题,但是,依然会有本省区市最贫困的地区、最突出的矛盾、党委政府最焦虑的问题。要比照全国解决特殊类型地区问题的做法,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区域,研究这些地区的特殊矛盾,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强协调,集中力量,有计划地逐步加以解决。

    五是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要继续研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作用,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化过程,形成持续增收能力。要强化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研究完善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工作难度等因素,确定每项指标的合理权重,以正确评价不同地区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不同地区的积极性。要继续探索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可持续使用和民主理财的机制。2008年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在全国28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共计667个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继续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要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机制。根据国务院纠风办的要求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对扶贫资金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六是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围绕“三个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将资金支持与人力、智力支持结合起来,推动社会扶贫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要求各单位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重点县挂职的同时,各省区市扶贫办要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东部省市的联系沟通,积极做好配合,加大对帮扶单位和优秀个人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双向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四、关于会议收获和加强系统建设

    这次会议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对“三个确保”、减灾与扶贫、扶贫和低保等问题的认识。关于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机关各组要共同承担。“三个确保”是目前加大老区扶贫工作力度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同时,我们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为老区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的建设,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敏感性。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出台,国务院扶贫办重要工作任务部署,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省级扶贫办,要及时学习,结合本地实际,迅速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对上级布置的工作,绝不能无动于衷,无声无息,没有下文。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主动性。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但是,省里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扶贫工作要摆上重要议程,一是要主动汇报,二是要干出成绩。湖北的扶贫工作连续几年得到俞正声、罗清泉两任省委书记的高度肯定;重庆市扶贫办在机构改革中两次得到加强。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主动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水平首先要提高干部素质。总体看,扶贫系统干部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结构老化、少数同志精神倦怠和素质不高的问题,还有缺乏政治敏感性、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希望各级扶贫办特别是省级扶贫办,要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在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下功夫,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关链接
· 扶贫办:2010年底前我国确保三类贫困村整村推进
· 扶贫办通知东中部19省市扶贫系统对口支援震灾区
· 国务院扶贫办在北京召开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
· 扶贫办通知印发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规定(全文)
· 扶贫办工作组赴陕西了解地震灾害及扶贫救灾情况
· 国务院扶贫办研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