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改革开放30年重庆城市功能渐完善城市品质得提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1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积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不断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逐渐完善城市功能。30年来,该市城市道路里程已从110公里增加到3100.73公里,增加27.2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零上升到91%,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城市路灯从改革开放前的1.4万余盏增加10倍,达到15.2万余盏,城市道路路灯装置率达到98%以上,基本解决了城市道路无路灯的问题;全市城市供水平均普及率已达90%以上。 在市政交通设施方面:30年前,重庆市城市道路共110公里,面积90万平方米,路面为水泥路;城市跨江大桥仅有一座——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车辆、行人过江主要依靠船渡。人行过街设施为零,行人过街全靠横穿马路。2008年,该市城市道路里程达到3100.73公里,增加27.2倍,道路面积7580万平方米,增加83.2倍,其中近一半的城市道路已完成“白改黑”,采用了沥青罩面;跨江桥梁11座,其他桥梁578座,隧道54座,人行天桥163座,地通道141座,停车楼场2724个,停车位21.5万个。此外,2002年,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取得重大成功,主城九区共减少收费站点47个,进一步优化了城市交通环境.

    在环卫设施方面:上世纪70年代,重庆主城的垃圾场被称为“弃渣场”,实际就是简单的垃圾倾倒场。80年代初开始,相继建设了骐龙村、任家湾等9个垃圾处理场,分散在主城各处,有的还位于城区中心地带,而且91%的垃圾仍采取露天堆放的方式,仅作简易填埋处理,无覆盖土层,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2003年,长生桥垃圾卫生填埋场建成投运,重庆生活垃圾处理终于走上无害化处理的道路,到如今,主城区共有3座大型现代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总量可达50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在城市照明设施方面:改革开放前,重庆市的路灯只有1.4万余盏,灯杆是水泥砼杆和木电杆,灯具是简单的搪瓷盖,光源是白炽灯和汞灯,照明效果很差,很多城市道路特别是背街小巷没有路灯,市民夜间出行极不方便。改革开放后,该市的城市道路照明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直辖后市政府把解决城市道路无路灯的问题当成民心工程来抓,收到了明显效果。30年来,主城区新装路灯13万多盏,现共有15.2万余盏,是30年前的10倍,城市道路路灯装置率达到98%以上,基本解决了城市道路无路灯的问题。灯杆从木电杆、水泥砼杆更换为热浸锌加喷塑的金属灯杆,主、次干道的路灯全部改造为性能良好的高、中档灯具,路灯光源从白炽灯、汞灯发展到高效的高压钠灯、金卤灯、无极灯、LED灯,控制方式也从手动拉闸发展到了计算机“三遥”控制。

    在城市供排水设施方面:公共供水企业由改革开放前的325个发展到现在的586个(其中建制镇水厂549个),增加约80%。供水管网由3899公里增加到16524.34公里,增加了4.2倍。日供水能力由200余万立方米/日增加到518.7万立方米/日,增加约2.5倍。用水人口由329.6万,增加到1100.3万,增长了3.3倍。供水企业利润总额从111万元增加到13250万元,增长100余倍。全市供水企业平均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3.1%,其中主城区和中心城区达98%以上,全市城市供水平均普及率达90%以上,与改革开放30年前相比,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30年前城市污水直排两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如今全市已建设市(镇)污水处理厂共78座,处理能力247万吨/日(其中:已基本建成投运的66座,处理能力216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68%,其中主城区及库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区县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服务区范围内的70%以上。并建成污水管网5044.68公里,其中主干管1061.3公里,按区域划分,主城区1476.66公里,其它区县3568公里。

 
 
 相关链接
· 重庆创新就业政策 努力促进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
· 改革开放30年"第一"纪事:重庆试验统筹城乡改革
· 重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资源双向互动力促共同繁荣
· 重庆市全力建设打造“大西南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