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商务部介绍“构建农村流通网络 扩大农村消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7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商务部召开“构建农村流通网络 扩大农村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

    2月27日,商务部召开“构建农村流通网络 扩大农村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综合司司长刘海泉出席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主持。

    实录如下:

    姚坚:近期,很多记者朋友对农村市场问题,如“万村千乡”、家电下乡等非常关心。为此,商务部新闻办公室今天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我部市场建设司常晓村司长、综合司刘海泉司长向大家介绍商务部在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方面的有关工作情况,并愿意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常晓村司长介绍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的有关情况。

    常晓村:各位朋友,同志们,大家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构建农村流通网络、开拓农村市场方面的情况。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中央提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将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作为工作的重点。

    商务部从建立健全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入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建设农村流通网络。我们将加强农村商业网点的发展规划与分类指导,逐步建立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骨干,以村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2009年,再新建和改造15万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同时,我们将组织项目验收,并进行中期评估。

    二、着力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2009年,我们将加大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全国支持建设100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力争农家店日用消费品配送率提高到50%以上。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净化农村商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村商品质量。

    三、增强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一是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在推动超市下乡、工业品下乡的同时,组织农副产品进城,实现双向流通。二是大力推进“一网多用”,积极拓展农家店经营服务范围,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报刊、科技信息、电信及代收代缴等新业务。三是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集购物、文化、技术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四、积极搭建农商对接平台。2009年,我们将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冷链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支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超对接和品牌化经营。同时,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商品。今年6月份,商务部、江苏省政府将联合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农村商品对接会,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企业建立区域性采购联盟,降低农村商品采购成本。

    五、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建设。引导农资流通企业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电话咨询、农业科普、农机具租赁与维修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多样化服务。重点支持改造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资网点,扩大农资连锁店覆盖面,提高农资统一配送率。

    六、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改造。2009年,在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再建设改造200~300家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支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废弃物处理系统以及仓储、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设施的升级改造,完善其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

    七、在乡镇新建和改造一批农贸市场。2009年,新建或改造400~500家面向乡镇的农贸市场,重点支持交易厅棚、摊位、冷藏保鲜、安全、环保等设施改造,改善乡镇农产品交易环境差和农产品交易场所不足的问题。

    八、积极争取金融服务支持。在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加强与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合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随着“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等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民消费更加方便、更加安全、更加实惠,农村消费市场将不断扩大,这必将对拉动内需乃至保证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姚坚:下面请刘海泉司长介绍家电下乡的有关情况。

    刘海泉:家电下乡政策从2007年12月开始试点,政策在设计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产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根据这样一个宗旨提出“家电下乡”政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随着国家宏观经济面的变化,这个政策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首先介绍一下家电下乡的背景,有三个阶段:

    第一,试点阶段。2007年12月,商务部和财政部在山东(含青岛)、河南、四川开展了家电下乡试点工作,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含冷柜)、手机三类产品给予13%的补贴。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家电下乡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对扩大消费、拉动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试点期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50多万台(部),农民直接获益6亿多元。下乡产品成为农民购买家电的首选。三省下乡产品销售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以上。家电下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的发展和完善。很多企业主动将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积极开拓和整合农村家电流通网络。一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消费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对扩大消费、拉动生产、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有很积极的作用。

    第二,鉴于试点效果,经国务院批准,家电下乡进入了扩大范围的阶段。从2008年12月1日开始,政策实施的省区扩大到了12个省区市,产品由原来的三类增加到了四类,新增了洗衣机。同时,根据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提高了部分产品的最高限价,彩电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电冰箱(含冷柜)由2000元提高到2500元,手机最高限价维持1000元不变,新增加的洗衣机最高限价2000元。

    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决定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家电下乡在全国全面推开,并且下乡的产品品种增加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四类产品。

    2月19日,国务院第51次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一是再次增加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在全国范围统一实施新增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四类产品,并增加农民需求意愿较高的微波炉和电磁炉两类产品;二是放宽产品限购政策。由每户每类产品限购一台改为每户每类家电下乡产品限购2台;三是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汶川地震51个重灾县的地方配套资金改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四是简化财政补贴兑付手续;五是完善产品招标方式,简化招标方法。根据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原则上一年一次招标,手机等产品可以半年为周期进行招标。

    接下来介绍一下当前工作取得的进展,分三个方面:

    一、中标产品和企业的情况。家电下乡信息系统最近数据显示,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这四类产品有163家生产企业中标,有2851个型号的产品,其中彩电有224个型号,电冰箱、冰柜、冷柜有1298个型号,手机有356个型号,洗衣机有913个型号,中标的家电下乡流通企业的有138家,目前为止全国通过备案的网点有83197个。其中, 12月份开始实施的12个省已备案网点59405个,按照此12省1713个县级行政区划数计算,平均每个县有超过34个销售网点,基本覆盖了所有乡镇。需要说明的是,因为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增19个省份网点的备案工作还在进行,所以数据还将继续增加。

    二、产品的销售情况。从2008年12月至2月24日家电下乡产品型号总发货813万台(部),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已经录入的销售量是129万台(部)。

    三、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家电下乡工作实施以来,各地都非常重视,各省都成立了由分管省市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商务、财政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正在抓紧组织实施。从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先期实施的12个省区市,家电下乡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从2月1号开始实施的新增19省家电下乡还刚刚起步,尚处于磨合阶段,对政策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家电下乡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家电下乡政策是一项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的好政策。商务部作为政策的牵头部门之一,我们会与财政部一起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把下一步的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欢迎新闻界朋友对家电下乡政策加强宣传,并加强对政策实施过程当中的监督,发现问题也希望向我们及时反映。

    姚坚:下面请大家提问。

    新华社记者:常司长您好,我的问题是,国务院134号文件里面,明确提出要设立农村物流发展的专项资金,我想请问在农村市场体系中,会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对资金进行发放,具体的安排是怎么样的?

    常晓村:国务院134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支持流通业发展。中央财政2009年拟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以后年度要继续加大投入。目前,财政资金的具体规模还要等到今年两会财政预算通过后由财政部确定。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准备大幅度增加专项资金的规模。农村流通或者农村物流的资金是整个扩大消费搞活流通资金里面的重点。

    道琼斯通讯社:刘司长,您刚才介绍家电下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商务部对家电下乡能够拉动多少农村的需求和消费有没有一个预测?我们看到有些专家质疑,由于农村的收入增长并不是很快,而且因为很多农民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回到了农村,可能对消费也有一定的影响,对这方面有没有一个预测?

    刘海泉:关于您第一个问题,从现在初步的财政预算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补贴资金有200亿左右。照此测算,大概可以拉动1500多亿人民币的农村消费。

    关于第二个问题,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来看,总的来说农村的收入和消费要比城镇低很多,2008年公布的城镇居民收入有15000多,农村只有4760多,我想正是基于这样的差距,需要政府对农民做适当的补贴。农民现在4760块的人均收入,大概相当于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而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发生变化,正是家电迅速普及的阶段。我们推出这个政策在设计之初也是考虑到了阶段性的居民消费的需求。农民目前这个收入水平购买家电不仅是有需求,也是有能力的。从试点省市的情况来看,也验证了这个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

    经济日报记者:我们曾到山东等基层了解家电下乡情况,的确是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但我们也了解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财政补贴手续过程比较复杂,时间也比较长,商务部怎么样简化手续?第二,在补贴的时候,存在有的销售点为避免利润下降而不愿意开正规发票的情况,对于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刘海泉:关于第一个问题,现在的补贴程序上大家反映比较繁琐,农民拿到补贴时间的周期比较长,有些地方还可能出现一个补贴要几次往返的情况,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说,因为有财政补贴,所以政策的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要保证补贴的资金安全,杜绝骗补现象;第二,要考虑农民消费者领取补贴的方便。这问题的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如果程序上很简单,就可能发生财政骗补等等问题,如果很复杂就会产生农民兑付很不方便,甚至有些农民干脆就不兑付等这样的状况。财政部,商务部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正在研究如何找到一种既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又能方便农民兑付的办法。

    关于第二个基层的销售网点开发票的问题,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要求农民在兑付补贴的时候,要携带产品标识卡,销售网点的销售发票,以及农民的身份证、户口本和存折到乡财政所备案,由县财政所兑付。作为销售环节的网点,尤其是乡镇的网点,一般的规模都比较小。在中国的税收体制下这叫小额纳税人,不开增值税发票,然而销售家电的下乡产品需要开具发票作为兑付的必备的要件,使得部分小型网点认为卖家电产品不但没有利润甚至还得多交税。这种现象对于很小的销售网点是存在的,但是对稍微有一点规模的网点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因为销售的规模大了以后,自然就不是小额纳税人了。这个问题我们也会同财政部在研究如何处理,既能使企业有销售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农民顺利开出发票。

    中国日报记者:常司长,最近有很多的农民工返乡,今年商务部想通过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解决多少就业的问题?

    常晓村:农民工就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非常重要。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就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消费是刚性的,如果收入存在问题,自然就会影响到消费。

    农村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方面的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部分。去年,我国农民平均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4761元。其中非农收入也就是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到57%,而农业的收入只占43%,所以农民工就业问题对于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非常重要。

    商务部非常重视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问题。一方面,通过设立农家店,建设改造农贸市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等措施,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帮助农民增加生产性收入。

    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增加工资收入。据估算,目前每个农家店平均用工3.1人,今年增加15万家农家店可以实现就业46万余人;一个配送中心一般雇工20至30人,1000个配送中心可以实现就业2至3万人,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可提供约50万个就业机会。另外,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约有2000个摊位,每个摊位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来测算,2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可提供40万就业机会,今年计划支持400家农贸市场,每个市场以500人来计算,又可以提供20万就业机会,这样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就可以提供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可以达到60万人。按此测算,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就可以提供100多万人的就业机会,并相应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想了解一下,常司长提到的“农超对接”,这个工程今年会有怎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规划,商务部是如何来运作的?

    常晓村:“农超对接”,农是指农产品,超是指超市,实际上是反映农产品和超市之间的购销问题,更扩大范围是农民和商业的产销衔接的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和国外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交易额在130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的70%是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形成了若干个产区和销区的集散地,形成了一种信息,形成了一种价格机制。这是由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

    国外基本是产销衔接,也包括“农超对接”,即以销定产,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据了解,亚太地区农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农产品通过超市销售的比重达80%以上,发展中国家如南美洲的墨西哥也达到了50%。而我国目前农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的比重只有15%左右,与国外差距较大。

    发展“农超对接”,推动超市和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还有稳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解决了农产品产销不衔接的问题。同时,“农超对接”还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据一些超市介绍,通过直采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至30%,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所以我们想尽量学习和吸收国外的经验,扩大“农超对接”、农商产销衔接的范围。我们与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商务部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的第一批试点企业已在全国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500多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打算在全国推广“农超对接”项目。争取一部分国家资金支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从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到超市之间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从而解决超市与农业合作组织之间的衔接问题,同时逐步形成品牌化经营。

    如果这个项目推广能够成功的话,将会大大改善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方式,由主要依靠批发市场逐步过渡到两条腿走路,这对减少农产品损耗、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保证城市供应和消费安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关于“汽车下乡”和促进汽车消费方面,商务部有没有具体的政策?

    常晓村:目前国家由财政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业部、农业部等正在抓紧制定有关汽车下乡的政策,目前具体政策还没有出来,但大方向已经定了。一是国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农民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二是国家对1.6升以下排量的汽车购置税减至5%。三是国家加大对老旧汽车的更新改造力度,包括扩大汽车报废的范围,提高报废汽车的补贴标准,增加汽车报废补贴的规模。四是国家加强对二手车市场建设和改造的支持力度。比如说二手车评估要建立一些制度,二手车交易市场增值税的问题,开展以旧换新,搞一些品牌的置换业务,减轻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费用问题,还有二手车的市场秩序问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这些国家都在研究。

    还有一个就是汽车信贷的问题,目前据我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在牵头研究汽车消费贷款的条例,要把汽车消费贷款信贷的问题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彭博新闻社记者:刘司长,第一个问题,我们听说关于家电下乡流通环节比较多,所以存在一些零售商加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什么机制杜绝这种情况,保证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受惠。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商品销售以后,如果出现问题,农民怎么样保证这些产品的维修。第三个问题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信息,哪一种商品的销售量最好,或者是哪个品牌的商品销售是最好的?

    刘海泉:关于流通环节多、各个环节加价的问题,我不知道您怎么了解的。从政策的本身来讲,参与家电下乡的流通企业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销售网络的生产企业,比如说海尔、海信、TCL,在全国都具备自身的销售网络,流通环节比其他的商品更少,成本更低。第二类销售企业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零售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是由各省商务和财政部门根据本省流通网络的覆盖面、经营的实力、规模、信誉向商务部、财政部推荐。从企业本身的性质来看,比一般企业从生产再到批发、零售,应该说环节更少,这些企业对销售网点普遍采用同一产品统一价格的方式。

    关于加价的问题,因为家电下乡的产品,都经过了招标产生的,在招标当中最重要的要件之一就是限定最高价,同时要求企业保证各销售网点同一型号产品的零售价格统一,不得以任何理由提价,也不搞恶性压价竞争。每一个销售网点里都应该在醒目位置放置家电下乡产品告示,明确产品的最高限价。在商务部的家电下乡网站上也有下乡产品的公示,包括产品的性能、型号和最高限价。销售企业或销售网点无论在哪些环节加价都是不太容易。从政策设计本身来讲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关于售后服务的保障,包括维修等等问题,家电产品都是耐用消费者,除了购买成本之外还有使用成本、维修成本。如何保证农民买得实惠,使用得放心,维修得方便,这也是政策本身考虑的问题。因此要求中标的生产企业和从事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的流通企业,具备对农民购买产品送货上门、维修和使用指导的能力,并且具备较高的网点覆盖率。农民消费者也有售后服务方面的问题反映,我们也在进一步改善这方面的工作。

    关于第三个问题,因为各类产品实施的时间有先后,现在看来是彩电、冰箱、洗衣机销售量大一些。如果加上新增的四大类产品,经过一段时间销售情况是什么样的状态,现在还不好判断,因为大部分省市家电下乡工作2月1日刚开始。

    人民网记者:第一请问外资比如宝洁参与“万村千乡”的情况,还有外资参与家电下乡的情况。第二,有些下乡产品的价格比网上要高,是否有考虑利用网络降低成本,便利于农村的选择。第三,刚才提到资金的问题,农村物流专项资金与“万村千乡”是否有关系?

    常晓村:刚才你提到宝洁参与“万村千乡”的问题,准确的说是宝洁作为供应商参与了农村物流服务,而并不是直接建网络。一方面,我们鼓励宝洁开发具有针对农村市场特点的商品。同时,我们的承办企业从宝洁采购,既可以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又可以保证商品的质量。

    关于农村物流专项资金与“万村千乡”是否有关系,回答是有关系的。目前农村物流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和支持范围已经确定,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将是其中的重点。一是支持农家店、便利店的改造,也就是支持超市下乡、工业品下乡。二是支持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建设。三是支持农产品的批发市场改造。四是支持一些乡镇的小型的农贸市场和集贸市场的改造。五是支持“农超对接”、产销衔接。六是支持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这些方面都已经纳入了农村物流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刘海泉:我说一下第一个问题,外资企业参与家电下乡政策的情况。家电下乡政策的本身,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说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是没有限制的,对企业大小也没有限制,招标的要件一个是价格,一个是产品适合农村市场的性能,一个是在农村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这都是主要的。从现在招标、中标的结果来看,中标的这些生产企业既有大型的企业,也有一些中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应该说政策的本身没有对哪个类型的企业设定门槛。大家如果想详细地了解哪些外资企业的哪些产品型号中标,可以看一看我们家电下乡网站的中标产品公告,上面有各类中标产品的生产企业名单。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反映家电下乡产品价格比网上销售的价格高,我们也做过核实和调查,大概有这么几个类型:第一,比较中标价格和网点价格。要强调的是中标价格不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因为中标是最高限价。企业在销售的时候,由于很多产品,企业会根据市场的竞争状况在这个价格之下降价做销售。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中标价格并不代表销售价格。第二,有一些产品确实存在着售价比网上售价高的问题,这主要一是本身网上销售是属于无店铺销售,经营的成本要比有店铺的成本低,二是有些产品的价格调整周期很短,比如手机,1-2个月会调一次价,可能有一些网上的价格调低了,但是家电下乡中标产品的价格还没有大幅度地调低,那么就出现了价格高一点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已经在北京将符合家电下乡政策要求的网上销售企业纳入家电下乡销售网络。目前这些网店在发达的地方可以做到送货上门和售后服务,在一些偏远的农村还无法实现。也有极个别销售点利用农民不了解政策,欺骗消费者,超过限价销售下乡产品。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已要求各地商务部门严肃处理。

    姚坚:感谢各位朋友,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 本网综合:全面解析家电下乡 各地积极落实政策
· 商务部就美通过涉我输美禽肉歧视性条款发表谈话
· 商务部要求加强防范外派劳务风险 审慎开展业务
· 商务部提醒公民暂缓赴乌克兰务工以维护自身权益
· 商务部公布麻黄素类易制毒化学品出口企业名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