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援建都江堰学校纪实:这里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解放日报

    2009年8月28日,11时45分。都江堰向峨小学食堂,上海援建学校项目整体移交仪式正在进行中。

    五年级的刘天芝站在木楼梯上,看着楼下叔叔们在台上签字握手,她明白一件事,“这学校是我们的了”。她还知道,“这个学校全是木头做的,就我们向峨乡才有”。骄傲的笑容,花一样绽放在她的脸上。上学的冲动,前所未有地撞击着她。

    明天,包括刘天芝在内的3.5万多名都江堰中小学生,将进入上海援建的22所学校里学习。那里,有新的校园,新的梦想!

    9月初,上海百名爱心人士将齐聚都江堰。22把金光闪闪的钥匙,将由他们亲自交到22个学校校长手上,完成最终的爱的传递。正如卖房捐款的沈翠英所说:“房子没了,却换来一座软硬件都过硬的学校,多好!”

    朴实的话语,吐出了上海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心声。他们点点滴滴的真爱,最终汇聚定格成为22所美丽、安全的学校。

    去年6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赴都江堰视察灾情。在向峨乡的帐篷里,听着孩子们的心愿,他满怀深情地说,上海孩子有的,都江堰孩子也要有。6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向峨小学的废墟前动容:“我们一定帮助大家建起新的向峨小学,一定要建最安全的学校!”

    爱,没有边界。上海各界情系灾区孩子,纷纷慷慨解囊。退休教师沈翠英卖房捐款,一时传为美谈;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怡,捐出毕生积蓄21万元,诠释了“崇高”的真谛;还有无数小孩,捐出多年积蓄的压岁钱,那是同龄人的手足之情———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希望灾区孩子能早日回到新校园里学习。

    如今,承诺兑现。22所新学校拔地而起,矗立在都江堰的各个乡镇。它们样式各异,但都融合了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与现代的海派设计元素,出挑却不突兀,细节耐人寻味。它们均按抗震8度设防,固若金汤。换句话说,即使今后再发生8级地震,孩子们都将安然无恙,学校周边的百姓,也可将其作为放心的避难所。向峨小学董娟这样形容:“8级地震都只当是摇篮,安全!放心!”

    专用的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塑胶跑道、草皮球场、全套教育装备———对于都江堰孩子们而言,校园内清一色“上海标准”的设施,都是惊喜:

    “哇!太好了,地上可以打滚儿!”绿地土桥小学的季文秀在看到人工草坪操场后,一下子扑了上去。

    “餐厅这么大,以后终于不用在自己的课桌上吃了!”看到食堂,金凤小学的黎杰似乎“闻到了回锅肉的味道”。

    ……

    甚至连上海学生尚未全部享受到的设施———“上海市中小学教室灯光亮化工程”新技术特制的照明灯,都江堰孩子们也用上了。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副主任姚毅建介绍,这些亮度大、防眩光的新型灯具,舒适度远超普通日光灯,有助于降低学生近视率,“在上海的中小学,最早也要到明年才能实现全覆盖”。

    “要上,就上上海援建的学校”,这是当地人的口碑。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长张庆也愁上心头:“最近很多人给我‘递条子’,都想让孩子进上海建的学校。”

    “他们把我们的学校造成了梦中的花园。”参观过新校园后,奎光小学的钟家雨写道,“在这里,我们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发现工人砌出的砖墙微有不平,聚源中学项目技术负责人唐明辉抡起大锤就往墙上挥。砖石乱飞,墙倒了,小唐的手臂也被砸肿。“为了工程质量,他就是个完美主义者”,忆及此事,同事感叹。

    在所有援建都江堰项目中,学校项目的社会关注度尤其大。上海市援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的话常回响在援建者们耳边:“质量,是援建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援建项目经受历史检验的标尺。”

    建设优质工程,是上海的使命所在。为此,上海建立了一整套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援建项目管理规程》和《质量安全监督实施细则》,成立对口援建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组,实施专业监督管理;代建方上海建科院和各建筑单位,分别建立起完备高效的三级管理体系。此外,上海还在都江堰设立专门的材料检测机构和混凝土搅拌站,并实行严格的送检、抽检制度。“哪怕一根钢筋、一块混凝土,都要经过严格检测,确保不出任何质量问题。”检测站有关人士说。

    而在工地上,严格的“旁站式”管理,则让管理人员个个成为“啄木鸟”。唐明辉就是一例。作为技术负责人,他在日常施工中本来只是“动口不动手”,但出人意料地抡起大锤,只因“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像他这样的“完美主义者”,上海援建项目工地上比比皆是。

    承担学校设计、施工、监理的,全是上海来的“精兵强将”。但在都江堰,建造过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的能工巧匠们却犯了愁:地质条件与上海大相径庭,外加余震不断、阴雨不停、电力不稳、道路不通……一切都是挑战。

    不过,最大的挑战还是“时间”。22所学校,工期最长的不过13个月,最短的才8个多月。在上海,这几乎是天方夜谭。怎么办?抢!“7·16”,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作息。“几天的活儿一天干”、“几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加班到凌晨三四点也不足为奇。

    负责聚源中学、友爱学校项目的城建分指挥部总指挥黄永春,来都江堰已一年多,至今没有见过“宝瓶口”和“飞沙堰”。对整天泡在工地的他和同事们而言,近在咫尺的名胜古迹都只是书本上的名词。

    为了学校建设,“责任男”也变成了“负心汉”。友爱学校项目经理高凌云半年没见到妻儿,妻子好不容易带着年幼的孩子来四川一周,小高却只能在她们临走前陪着到成都转一圈。濮阳中学项目经理田红旗,半年没有见过父母一面,老人生病住院,他也不能床前尽孝,不明实情的亲戚,直骂其为“不孝子”。

    道是无情却有情。“谁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呢?”他们说,“可每天去工地的路上,总能看到附近的孩子。看着他们,想到更多孩子期待的眼神,你就有了精神支柱。甚至觉得,不拼命干活,就对不起他们。”

    一年艰辛,换得孩子笑意盈盈。“这将是岷江河边、翠月湖畔最美丽的画卷。”翠月湖学校的丁梦珂说,“上海的叔叔阿姨们,就是这画卷里最动人的色彩!”

    面对上海教育专家,从起初的沉默无语,到最后的争相发言,短短三天,都江堰班主任们态度迥异。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长张庆说,上海的援建让都江堰教育硬件水平大幅跃升,而同步开展的软件援助,则是在为都江堰师生“倒时差”。

    “交钥匙,又不只是交钥匙。”对上海援建者而言,硬件交付固然大功告成,但要让都江堰孩子真正享受一流教育,软件援助前路更长。于是乎,一系列旨在促进当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软件援助计划,逐一付诸实施。

    6月29日,18位上海特级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来到都江堰,为当地1439名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一个月后,6位上海专家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又解了66位都江堰心理教师的燃眉之急。“此前很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在都江堰中小学几乎是盲区。‘5·12’地震后,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老师们不免捉襟见肘。”都江堰市中小学卫生教育中心的刘静明说,“上海专家的到来,给处于十字路口中的我们指出了方向。”

    开学后,类似合作将更为频繁。来自上海的第二批60名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骨干教师已被派到都江堰的60所学校,即将开始一年的支教;都江堰的240名教师则将分批前往上海,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此外,60所上海的中小学还将与都江堰的中小学一一结对成为“姐妹学校”,在教育资源、科研项目、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对口合作;通过远程视频系统,都江堰的孩子们将直接“坐”进上海课堂……

    “这些合作没有时间限制。”薛潮表示,“为了都江堰孩子,我们的爱心传递是无限的。”

    如今,都江堰的孩子们逐渐走出阴影,用自己的成长表达最质朴的感情。沈翠英至今记得,今年1月,她在成都电视台录制节目时,柳街小学的学生悄悄上台,一下将她围住,捧上礼物———一面签着900多学生名字的校旗,一本特别制作的相册。回想起来,沈翠英依旧欣喜:“他们就像我的孙子孙女一样。”

    在一本名为《花开的声音———都江堰孩子的幸福呢喃》的画册里,都江堰孩子们写下爱的誓言:“新学校就如一只大船,造船的是上海人民,而行船的却是我们。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将船驶向彼岸,看见最美的风景!”(见习记者 朱珉)

 
 
 相关链接
· 3050名学生即将就读广州援建汶川县城的3所学校
· 这是岷江边最美的画卷--上海援建都江堰学校纪实
· 辽宁35所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获中央财政出资援建
· 四川与湖南举行党政领导座谈会共商对口援建工作
· 广东省援建汶川16所学校整体移交钥匙
· 广东援建汶川16所学校交付使用:新学校 新未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