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紧急动员 众志成城--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大事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文物局网站

    玉树魏晋南北朝时属苏毗王国,隋、唐称之为“女国”“东女国”,唐属吐蕃辖地,南宋属囊谦部落头人管辖,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辖地,明属朵甘思宣慰司地,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受囊谦王族节制,后隶钦差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仍受囊谦王族管辖。历史上居住于此地区的古代先民创造了丰富和深厚的古代文化,遗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据最新统计数据,玉树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261处。

    地处地震重灾区的玉树县共有文物点8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新寨嘉那嘛呢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结古寺 、当头寺 、龙喜寺 、然吾沟石窟及经堂 、当旦石经墙及佛塔 、唐龙寺 、嘎然寺 、当卡寺 、禅古寺 、原江南县政府旧址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切定郎巴沟遗址 )。

    震后文化遗产受损情况

    (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新寨嘉那嘛呢

    新寨嘉那嘛呢于十八世纪末,由结古镇结古寺三大活佛系统之一的第一世嘉那木扎佐盖活佛倡导,正式创建,现存嘛呢堆东西长275米,南北宽74~82米,高4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体积达近9万立方米,其嘛呢石单体数量达数十亿块之多。依据原形制,在嘛呢堆周围复建了2座佛堂、14座佛塔,10个大转经筒、480个小转经筒。 1998年12月被青海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损毁情况

    八塔中三个全部倒塌,其余塔身开裂,濒临倒塌;

    如意塔塔身开裂,局部坍塌;

    经轮房墙体开裂,梁架倾斜;

    转经墙全部倾斜开裂,濒临倒塌;

    嘛呢石全部滑落,部分石刻文物破损。

    2.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贝达社 ,是由文成公主选址,大译师伊西央的支持下,唐蕃工匠于贞观16年(公元642年)左右开凿,永徽4年(公元653年)竣工。唐景云元年(公元710年), 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赤代祖丹联姻, 在勒巴沟岩石上凿刻主要以佛教内容为主的摩崖,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摩崖由大日如来佛及八大菩萨立像(浮雕),佛殿左右藏、汉刻文,章冈及卓拉摩崖组成,面积约350平方米。  

    勒巴沟摩崖由古秀泽玛、吾娜桑嘎、恰冈和泽琼沟四处石刻文物组成,大部分为线刻,总面积约330平方米。其中有著名的《公主礼佛图》、有为纪念赤代祖丹与金城公主喜得王子特地刻凿的勒巴沟恰冈大日如来佛(浮雕) 、《三转法经图》《佛诞生图》 以及大量的明、清时期的石刻文物 。

    损毁情况

    勒巴沟沟口佛塔,塔身开裂;

    公主礼佛图岩石局部崩塌脱落;

    子琼沟佛塔塔身开裂,顶部已坍塌;

    嘛呢石和嘛呢石堆受塌落山体岩石影响,部分受损;

    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外围墙墙体开裂,基础有细小裂缝。供养殿墙体有裂缝,地基产生位移,地面隆起上翘。殿堂顶部金顶经幢倾斜跌落,墙体采取 临时性加固措施,钉以木柱。

    3.藏娘佛塔及桑周寺

    现存最早的古建筑“藏娘佛塔·盛德山”是由孟德嘉纳于公元1030年(北宋天圣七年)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公元1430年(明宣德4年),尊者孟德嘉纳二世嘎然江巴·贡嘎意西把位于藏娘地区的苯教三寺合而为一,创建了桑周寺。现存古建筑有大、小经堂及护法殿、僧舍等。面积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 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损毁情况

    据青海省文物局电话了解:藏娘佛塔金顶松动,随时有掉落的危险。塔身多处开裂。地宫已经无法入内。

    桑周寺两个大经堂墙体已开裂,僧人无法入内进行法事活动。

    (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结古寺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后扩建。有大经堂、大昭殿、弥勒殿、讲经院,活佛院等,经堂为汉藏合壁式建筑,下层为藏式平顶,中间升起建第二层,为汉式十字脊,属藏传佛教萨迦派(花教)寺院。寺院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 1998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损毁情况

    桑周江措大经堂殿堂墙体开裂,前廊东南角坍塌,造成殿内壁画破损,经幢、法轮、木构件等建筑附属物掉落。庭院围墙错位开裂,梁架倾斜,院门濒临倒塌。

    讲经院殿堂东南角、西南角墙体已倒塌,其余墙体错位开裂严重,濒临倒塌。殿内壁画破损。经幢、法轮、木构件等建筑附件掉落。

    灵塔3座,其中讲经院北侧灵塔整个坍塌,已成废墟。佛像、经书、唐卡、舍利掩埋于废墟中。山体前沿两座灵塔破坏亦严重,其中一座塔身开裂,濒临倒塌。另一座大部分倒塌,仅剩基座,经书、唐卡散落于外。

    2.禅古寺  

    初建于十二世纪的南宋时代,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建筑布局依山势布排,远远望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建筑式样有藏式、藏汉结合式,装饰华丽,装修精美。现存建筑主要有大经堂2座、护法殿4座、白塔32座、闭关室3座,另有活佛府邸、僧舍等,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730平方米。

    损毁情况

    大经堂、佛学院、佛塔、拉章、护法殿、闭关院全部倒塌,已成废墟。复建大经堂、伙房、图书馆墙体开裂严重,基础位移。周边民居全部倒塌,已成废墟。

    3.当卡寺

    相传建于十二世纪中叶,公元1239年左右因旧寺被毁,迁至今址。该寺属噶举派寺院。原有大经堂和拉让各1座,残留大经堂下层。1981年后修复上层,面宽七间,进深九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二层藏式平顶建筑。后陆续复原小经堂、护法殿、僧舍等,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损毁情况

    4.“原”江南县政府旧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省政府决定从玉树、囊谦、杂多、治多四县划出部分地区成立江南县,县治设置于此。1957年,县委、县政府领导根据该地区高寒特点,就仿照保温性较强的陕北窑洞,决策依山修建了用于县政府机关办公及生活的窑洞式房屋,1959年完工。1962年江南县撤销,该办公地划作隆宝人民公社机关用房,直至今日仍被用作镇政府机关干部办公、生活用房。现存窑洞35孔,每孔深约5米、高约3米,总长(宽)158米,总建筑面积787平方米,该旧址是解放以来青海省行政建制和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见证,也是当时、当地独特代表性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纪念意义和研究价值。

    损毁情况

    西侧房间21间前面墙体全部错位开裂,石块脱落,门窗变形严重,玻璃破碎,濒临倒塌。后墙墙体倾斜,局部倒塌。

    北侧房间11间前面墙体全部错位开裂,但未倒塌。后墙墙体全部倒塌,受损严重。

    5.其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情况

    由于部分路段尚未通车,其他文保单位尚未能进入现场勘查,据玉树州文物管理所电话介绍,当头寺、龙喜寺 、嘎然寺 、唐龙寺 、然吾沟石窟及经堂、当旦石经墙及佛塔等玉树县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普遍存在建筑墙体开裂、基础位移等损毁情况。其中当旦石经墙及佛塔损毁较为严重,佛塔、经堂全部倒塌。石经墙滑落、倒塌,嘛呢石散落等。然吾沟石窟山体岩石局部崩塌,经堂墙体普遍存在开裂,局部倒塌。 此外,称多县的赛巴寺和拉布寺墙体有开裂;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各县文物受损情况待查。

    (三)地下文物

    玉树州古墓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遗址中发现的石棺墓,受暴露条件限制,数量极少,但其代表重要的一种文化类别,年代大致判断为青铜时代,与川西北金沙江发现同类型的墓葬及其相似,目前玉树州境内的石棺墓仅在通天河流域分布;另一类古墓葬是带有石砌封堆的石堆墓群,单体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目前在称多县、玉树县、治多县三县境内共发现古墓葬群27处,单体墓葬总数为1554座。时代大体判定为唐代吐蕃时期的墓葬。

    损毁情况

    玉树州地下文物点分布较为分散,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古墓葬均未发现封土松动、开裂和塌陷等情况。地震对地下文物的损毁情况尚不能确定。

    (四)可移动文物

    《东仓大藏经》经过当地政府全力抢救,全部抢救清理完毕,未发生文物损毁和丢失现象,目前,《大藏经》已搬至珍藏馆保存,并指派专人进行看守。

    寺院收藏的宗教文物由于受灾情的影响,部分尚埋藏于建筑废墟之中,目前已对暴露的文物加强监管力度,置放于安全的收藏场所,专人负责,确保文物的安全。

    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大事记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家文物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抗震救灾工作。4月14日地震发生当天,局领导要求局办公室和青海省文物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建立震情信息报送渠道。

    4月15日,董保华副局长听取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冯兴禄有关青海玉树地震中文物受损情况汇报,关强同志陪同。同日,国家文物局致青海省文物局慰问信。

    4 月15日,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开辟“关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专栏,实时公布有关玉树抗震救灾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4月17日,国家文物局派员参加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长主持召开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会议,听取会议传达的有关中宣部关于震后宣传和文化遗产抢救工作要求。

    4月18日,单霁翔局长主持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决定组成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工作组,由局领导、有关司室负责同志组成,为制定现场工作方案、防止次生灾害、控制险情扩大、收集数据材料、编制规划方案等做好充分准备。

    4月19日,受局党组、单霁翔局长委托,董保华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传达文化部关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紧急会议精神,宣布成立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工作组,明确部门分工,落实捐款和灾后抢救保护事宜。会议决定向财政部申请500万元抗震救灾抢先资金用于国保单位应急支护工作。在该资金落实前,先从局长预备费中支付78万元用于文物系统前期工作经费,其中70万元用于组织专家前期勘查等工作经费,8万元为玉树州文管所恢复正常工作经费。

    4月1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活动。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和各社会团体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踊跃向灾区人民捐款共计66.282万元。

    4月20日至21日,受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委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赴青海西宁研究部署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

    4月21日上午,受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委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前往青海省立二院,看望了在地震中严重受伤的青海省玉树州文物管理所职工巴桑卓玛,转达部、局领导和国家文物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亲切慰问,并送去慰问金。

    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建民会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一行,就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初步交换了意见。 

 
 
 相关链接
· 文物局发布青海玉树地震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一)
· 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一行调研陕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文物局:通过一切必要途径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
· 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不是经济产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