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福建省援藏、援宁干部欢送座谈会在福州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15日   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14日上午,福建第六批援藏干部和第七批援宁干部欢送座谈会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座谈中希望大家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艰苦奋斗、勇于作为,把握机遇、提高素质,真心实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树立福建干部良好形象,为增进闽藏、闽宁人民友谊,促进西藏和宁夏长治久安作出应有贡献。

    据了解,第六批援藏干部共55名,第七批援宁干部共18名,具有选派干部数量大、干部阅历丰富、干部结构合理等特点。

    在热烈的掌声中,孙春兰与全体援藏援宁干部一一握手,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她说,援藏、援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维护边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为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决完成好中央交给的新一轮对口支援任务。

    孙春兰要求,援藏援宁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坚定政治立场,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尽快融入当地干部群众,详细了解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于改善民生上,多做惠民利民的事,多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努力增强当地自我发展能力。要虚心学习当地干部群众的优良品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融合互补两地优势,促进两地共同发展。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努力在援藏援宁过程中锻炼自我、砥砺品质、磨炼意志、提高素质,经受全面考验,成为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建设队、宣传队、工作队,树立福建干部的良好形象,切实完成好新一轮对口支援任务。

    孙春兰强调,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多关心援藏援宁干部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援建干部全力以赴、安心工作,努力完成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座谈会上,援藏援宁干部表示,被选派前往西藏和宁夏从事对口支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信任,是3600万福建人民的重托。我们将牢记嘱托、满怀豪情,扎实工作、致力发展,多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多做改善农牧民生活的实事好事,为党的援藏援宁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树立福建干部的良好形象。

    省领导梁绮萍、于广洲、刘德章、张昌平、杨岳参加座谈,省委副书记于广洲主持座谈会。(记者 兰锋)

    爱润高原 功在雪域——来自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队的报告

    2010年1月,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作出重要批示,向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干部致以亲切问候,感谢他们为藏区和全国稳定作出的贡献。2月,她又写下批语,对一位援藏干部两次手术后,戴着呼吸机坚持教学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事迹,予以褒扬。在此前召开的西藏自治区援藏干部座谈会上,区党委书记张庆黎破例五次称道福建省援藏工作。

    为了祖国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2007年7月,46位海西儿女义无反顾地远离家庭和繁华都市,从东海之滨走向雪域高原。他们,就是被西藏特别是林芝地区干部群众亲切称为“闽五援”的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队。

    缺氧不缺精神

        一有任务或灾情,他们就出现在“天路”上

    “闽五援”进藏伊始,领队陈秋雄就不顾高原反应和身体不适,抱病率援藏干部深入福建对口支援的“三县一场”(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农场)和部分地直单位调研。他们白天驱车到边远乡村和农牧区,晚上则在医院边挂瓶边座谈工作思路。历时近两个月,行程3000多公里,就是这样,“闽五援”很快熟悉了情况。

    2008年春节回闽休假期间,陈秋雄一天晚上去联系援藏资金,在路上,高度近视的他不慎跌倒,导致左大腿股骨干骨折。伤还未痊愈,他就拄着拐杖返藏。一年半来,腿上镶着的那根30厘米的长髓内钉,伴着他坚守岗位,跟随他一瘸一拐地下乡。林芝干部由衷称赞他是硬汉子、“铁腿领队”。

    朗县副县长唐新文援藏还不到一年,儿子就得了罕见的儿童抽动综合征,发作时连饭碗都拿不住,多方求医无果。看着孩子的痛苦神情,他的心都碎了。然而,回闽陪伴孩子不到一个月,他就强忍愧疚和痛苦返藏。孩子的病情还没得到有效控制,他又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等匆匆赶回家,父亲已于前一天去世。坚强的汉子跪于灵前,忍不住泪流滂沱。

    朗县县委书记张维船、工布江达县委书记蒋耕霆等队员,刚进藏时高原反应强烈,吃不下睡不着。一周多都没好好吃过一顿饭,每晚只能坐着眯几小时,还大把大把地掉头发,但他们仍坚持边吸氧边走村入户调研……

    林芝市区到各县的路,几乎都险峻难走。比高原反应更可怕的,是下乡途中随时可能遭遇的险情。雪崩不说,三至九月多雨的林芝,滑坡、泥石流是家常便饭。公路断了,就要骑马或徒步穿越。不少援藏干部下乡时都曾遭遇过意外,甚至面临过生死考验。但一有任务或灾情,他们就出现在“天路”上。

        爱拼敢赢,无愧援藏事业

        “福建来的援藏干部,骨头就是这么硬!”

    与前几批援藏干部不同,在所经历的特殊时期,“闽五援”还多了为国家稳定“站岗放哨”的任务,并由此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2008年“3·14”期间,林芝地区公安处副处长赵鲁进受命担任地区维稳指挥部副指挥长。他来回巡视高海拔上的卡点,和民警、武警官兵坚持了上百个日日夜夜,出色地完成任务。连续熬夜作战,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一次,他在检查哨卡途中晕倒,翌日吊瓶还没挂完,又来到一线巡逻。

    “3·14”后,维稳工作成了援藏的重要任务。“闽五援”无畏地站在斗争最前沿,带头执行24小时值班、带班和巡查。有的队员由于连续工作,在值勤岗位上晕倒,有的直到动手术才离开一线。

    从低海拔陡然到海拔3700多米的拉萨地质单位工作,技术援藏干部方玉华、连水星,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种种反应,经常深入偏远、地形险峻、路况奇差的矿区工作。当地同事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福建来的援藏干部,骨头就是这么硬!”

    本期上马的历批福建援藏最大项目,是在林芝首府八一镇建设的一个具有浓郁藏东南风情的旅游、商业片区——工布映象。大面积的拆迁和旧城改造,在林芝是第一次。一年来紧张且超负荷的工作,使得队员、项目组具体负责人林善谋和林昌明,一个心律不齐,一个心脏二尖瓣下垂。当最后一户搬迁时,两人喜极而泣,倒地欢呼。

    “闽五援”人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为的是让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为的是让每个项目早日造福藏族同胞。队部食堂标出的工程进度表,每日三餐都在默默地提醒每个队员:快些,快些!

       项目做到农牧民心坎上

        路子新、机制活,把援藏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住新村,用沼气,做梦也想不到啊。我们打心眼里感谢福建援藏干部。”这是2007年底,工布江达县米日村63岁的藏族老支书对来村检查工作的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的一席话。

    援藏工作,项目是抓手。“闽五援”把近80%的援藏资金投入到农牧区,把三分之二的项目建在“三县一场”,帮助当地建设了216个造血功能强的骨干项目。其中农牧区安居工程,既改善了广大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提升了他们的精神观念,把他们引到现代文明的风尚上来。

    “闽五援”援藏路子新、机制活,与安居工程同时启动的爱民惠民重要项目还有:

    ——安全饮水工程。“三县一场”有上万名农牧民因水源缺乏、水质低下,导致传染病高发。“闽五援”投入5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仅修建PE饮水管道就达50多公里长,解决了10个村5000人的安全卫生饮水问题。

    ——绿色银行工程。驻朗县的福建援藏队员,经周密调研,组织近2000万元资金,在雅江两岸广种核桃、藏冬桃一万多亩。据预测,盛产期核桃树亩产值约万元,仅该项全县产值将净增亿元,人均增收逾万元。

    ——旅游兴县工程。米林县委书记刘金柱等厦门援藏干部,提出把旅游业打造成米林县支柱产业、把米林建成生态旅游大县、进藏首选地的目标,投资数亿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南伊沟景区迅速开工建设……

    “闽五援”坚持统筹兼顾,重在改善民生,把援藏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项目都实实在在地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成为民心工程。

        民族团结谱新篇

        15年来,一批批海西儿女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付出与牺牲,擦亮了高原明珠

    2008年上半年,“闽五援”对工布藏族、门巴、珞巴和僜人等少数民族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和展示,开创性地建设“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2009年5月,总投资1.4亿元的工布映象全面开工建设。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张裔炯誉之为“西藏民居博物馆”。这两个项目,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成功之作,是深化闽藏友谊、转换援藏工作机制的典范。

    培养青少年,做好教育群众工作,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是“闽五援”努力的重点。他们努力奔走,筹资600万元设立“闽藏青年育才工程基金”,实施“百生培养工程”,资助家庭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免费到福建就学,培养西藏下一代,增进民族友谊。

    工布江达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王进足,在出色完成三年援藏任务时,身体也受到极大伤害。但面对当地干群的盛情挽留和热诚期盼,他毅然决定留下再干三年。一同留下的,还有米林农场场长兼党委书记严志铭。

    三年援藏,一生情结。46位队员牢记福建人民的嘱托,扛住清苦和孤独,建功雪域,报效祖国。三年来,“闽五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两度援藏的队员钱新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许多队员受到自治区和林芝地委、行署的表彰。

    2009年7月30日,福建省省长黄小晶看完“闽五援”两年工作汇报后,提笔批示:“大家工作做得好,队伍带得好,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密切闽藏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

    闽江水,高原情。“闽五援”全体队员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海西儿女和援藏干部的新形象。林芝地委书记赵合情真意切地说:“福建援藏干部在林芝口碑很好,林芝这些年来变化翻天覆地。可以说,没有福建和广东的无私援助,就没有林芝的今天!”

    林芝很远,与福建遥隔万里。林芝也很近,15年来,一批批海西儿女和青藏高原上的这片热土心心相印,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用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擦亮了高原明珠。(钟兆云)  

 
 
 相关链接
· 福建援藏队倾心保护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表彰
· 福建近日将启动新一批惠及西藏农牧民的援藏项目
· 第五批援藏干部依托优势为西藏引进资金近37亿元
· 黑龙江第三批援藏干部凯旋而归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 水利部慰问组看望援藏干部考察指导水利援藏工作
· 湖北对口援藏投资7亿多元并启动新一轮援建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