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发展快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来源:林业局网站

    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11月底,各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部门,共报告了902起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效控制了候鸟高致病性禽流感、旱獭鼠疫、小反刍兽疫、野鸟禽霍乱、鼬獾犬瘟热等多起野生动物疫情。

    2003年“非典”和2004年 “高致病性禽流感”突然暴发,国家林业局紧急组织专家对野生动物与禽流感、“非典”等疫病的关系,疫情防控的经验与教训,以及突发野生动物疫情的防范、应急处置体制与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提出了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国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议,于2004年4月呈报国务院。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建设被列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年-2008年)》。

    在《规划》尚未批复、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国家林业局从防控禽流感疫情的大局出发,依托现有保护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鸟类环志站、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以及科研教学等单位,于2005年3月启动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1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确定了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法律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推进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监测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布局,构建主体框架。按照“整合资源、节约高效”的原则,各地紧密结合林业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实际,在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及候鸟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等重要区域,依托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和科技支撑单位等现有机构,设立了350处国家级、768处省级和一大批市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布设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上万处,初步搭建了点线面结合、布局合理、运转有序的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主体框架。

    创造条件,促进体系运转。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被纳入《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年-2008年)》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完成了300处国家级监测站的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配备了野外观察、样品采集、消毒灭菌、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设备,同时,协调落实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经费近8000多万元,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了条件。

    建章立制,规范防控行为。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组织起草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管理办法》,下发了一系列通知和文件,指导督促各地建立了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信息管理和保密、人员安全防护等制度,初步建立了确保监测防控工作规范开展的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和机制。

    加强宣教,壮大防控力量。各地通过内部调剂、引进人才等方式,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总数约1.5万人的监测防控队伍。中央和地方举办了上百期专业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培训监测防控人员近万人次,提高了队伍的监测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编印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禽流感防治与野生动物疫病》、《中国大陆野生鸟类迁徙动态与禽流感》等培训教材、科普书籍和宣传挂图,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了科普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测防控工作。

    开展科研,增强科技能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公共资源,初步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技支撑平台。组织分析了我国20多年的鸟类环志及迁徙研究成果,基本掌握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迁徙区主要疫源候鸟的基本情况,组织开展了重点疫源候鸟迁徙规律、禽流感溯源等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并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评估疫病风险、开展疫情预警等奠定了基础。 

 
 
 相关链接
· 林业局副局长到中国林科院调研指导创先争优活动
· 林业局:国家森防指发布高森林火险橙色警报
· 林业局:坚决打赢今年秋冬季森林防火攻坚战
· 林业局副局长:认真实施天保工程 改善林区民生
· 林业局:“中国国家湿地公园专用标志”将要启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