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取得五大标志性成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8日   来源:农业部网站

    “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在保障肉蛋奶有效供给、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

    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850万吨、2760万吨、3740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长13.1%、13.2%、31.0%,有力地保障了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58.8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禽蛋占有量20.7公斤,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预计2010年生猪出栏50头以上、奶牛存栏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将分别达到66%和47%,分别比2005年提高29个和20个百分点。生鲜乳机械化挤奶率达到87%,比2005年提高47个百分点。饲料企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优化,4000多万头牲畜由天然放牧转变为舍饲圈养。

    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畜禽良种工程项目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50多亿元,先后改扩建一大批畜禽原良种场、畜禽资源保护场和种畜禽质量检验中心。目前,以原种场和资源场为核心,扩繁场、改良站为支撑,检测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3%,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饲料中瘦肉精已连续5年未检出,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在99%以上。农业部组织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的拉网检查和重点地区隐患排查,生鲜乳三聚氰胺含量连续两年检测合格率100%。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央累计投入草原生态保护资金164.82亿元,比“十五”增加51.4%。大力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和游牧民定居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和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全国草原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标志性成就。一是扶持畜牧生产的政策框架基本确立。国家出台和强化了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从27亿元增加到170亿元,5年增加了5倍多。二是稳定产业发展的调控机制初步建立。2009年国家出台《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实现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三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有了质的飞跃。生猪生产改变了以散养为主的局面,2005年规模养殖场的生猪出栏量不到4成,2010年已经接近7成。奶牛生产从以手工挤奶为主,到以机械挤奶为主,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重大转变。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分工明确具体,各负其责的机制基本确立,监管力量明显充实,保障手段显著强化。五是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按国务院要求,多部门、多省份开展联合调研,总结各地的经验,取得丰硕成果,明确了草原生态优先的功能定位,确立了草原牧区“转人、减畜、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在广州召开加强渔船修造企业安全工作会议
· 农业部:"十一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 农业部部长:“三化同步”是“十二五”重大任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