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郑国光接受采访呼吁依法防御并科学看待气象灾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5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间歇,接受了《中国气象报》、《人民日报》与新华社、《大众科技报》等媒体的联合采访。郑国光针对建筑物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防御法律体系的完善等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就公众面对当前极端天气增多的疑惑、我国春季为何多发旱灾、当前干旱对农业影响等进行了解答,并呼吁依法防御、科学看待气象灾害。

    当前,国家正实施住房等民生工程改善百姓生活,建筑的气象灾害防御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郑国光说,应该在工程开建前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出气象安全标准,这样就可以增强房屋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据悉,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一次强台风造成了受影响地区大量房屋倒塌。调查显示,在台风中倒塌的往往不是老房子而是新房子,且倒塌房屋中有近70%都是农民的自建房屋。从房屋由木柱子支撑的结构上看,它的材质很容易受南方潮湿空气的影响,抗风能力不强。“对台风登陆沿海的建筑物、堤坝能抗御多大量级的台风都要有严格的规范,所以,还是要从法律上明确各个部门的灾害防御职责,规范“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 郑国光说。

    针对极端天气灾害增多,“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说法甚嚣尘上的现象,郑国光说,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变暖,大气中热量和水分增加,积蓄的能量变大,所以产生的天气现象也增加了,极端天气的确有增多、增强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气象部门监测灾害天气的能力增强了。当前气象监测网从时间、空间密度上都比以往大幅增加,自动气象站个数从两千多增加到三万三千多,从过去三小时、六小时观测一次,现在5分钟、10分钟观测一次,过去容易被漏掉的气象灾害,现在大多数被捕捉到了,整个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提高了。另外,传媒科技越来越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消息很快便被传播出去。这些因素都会给大家造成灾害增多的感觉。

    “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从无到有,逐渐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资料也并不完全准确,所以我们通常的说法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郑国光说,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者是某些人受利益驱动造成的。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态度来看待。( 记者苗艳丽 刘晓林)

 
 
 相关链接
· 气象局:4-7日华北多晴好天气 南方降雨逐步增强
· 于新文听取华中区域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汇报
· 气象局发布农林病虫害等级预报 建议做好防控工作
· 气象局:四川西南部云南西部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
· 气象局:冬麦区旱情随“水”缓解 皖苏旱情解除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