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气象局:我国将全力提升气象卫星应用与服务水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0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3月20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3·23”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5至10年,我国将通过风云卫星的研发及地面应用系统等重大工程实施,使气象卫星及应用接近和赶上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将建立稳定运行的静止卫星观测系统,确保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大力发展GPS掩星探测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降水测量雷达探测及静止轨道微波探测等新科技,着力提高区域观测、大气垂直探测及对气候变化的监测的能力,全面提高气象卫星的应用与服务水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介绍说:“目前我国气象卫星相当于在太空给大气拍照,呈现出平面的图像,而随着卫星更新换代,新科技的研发,便可以给大气做‘CT扫描’,能监测出台风的厚度,温湿的分布,甚至能给闪电成像、监测温室气体,这将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并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同时,我国将加强地面应用系统能力建设,建立与完善由国内接收站和极地接收站组成的地面接收站网,实现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业务化应用。气象卫星还将监测太阳活动等空间天气,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技术体系。

    据悉,今年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发展40年,40年来,在几代气象科技工作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等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步入了国际气象卫星先进行列。气象卫星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手段,已成为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今,中国气象局利用卫星资料对各类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政府部门提供重大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材料超过百次,各类监测服务报告超过千余次。(记者孙楠)

     3月20日,市民在观看发射气象卫星的火箭模型。当日,为迎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向公众开放一天,供市民参观咨询。现场展示的气象应急车、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车、风廓线雷达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参观。新华社记者 田建川 摄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加大对大气温室气体观测能力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张辛欣)在20日中国气象局开放日上,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主任杨军向记者透露,2011年至2020年,我国拟发射13颗气象卫星,并将全面提升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对大气的三维探测等能力,加大对大气温室气体等的观测能力。 >>>详细阅读

新闻分析:观风测云号“天脉”
——解读我国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林晖 张辛欣)北京时间5日2时3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火箭飞行19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遥感的我国第二代极轨业务系列气象卫星,该系列的第一颗卫星——风云三号A星已于2008年5月27日发射。目前风云三号A星已经获取了丰富的地球大气探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天气、气候、环境和灾害监测中。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加大对大气温室气体观测能力
· 广州向公众开放气象卫星地面站
· 观风测云号"天脉"--解读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 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
· 我国在太原成功发射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 我国将择机发射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