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碧水蓝天 大美广西—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素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9日   来源:广西日报

    进入5月,地处大瑶山腹地的金秀,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县城各大小宾馆,每到周末房间就被预订一空。

    梧州,广西长洲水利枢纽。5月27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几名研究人员在这里对工程建设完工的鱼道进行了连续一个多星期的监测。“发现有20多种鱼类从这里回流,鱼道正在发挥作用。”专家说。

    入夜的工业名城——柳州,平静的柳江两岸,现代高楼与城中山峰在灯光点缀下交相辉映,亲水的市民,畅游嬉戏,尽情享受洁净的河水。

    ……

    这里是桂中和桂东大地,这里是壮乡广西。行走其间,你能看到这里的人们匆匆追赶先进省区经济发展的脚步,看到他们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

    这是我区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点滴进程,把美丽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并收藏,壮乡广西正呈现另外一番大美风貌。

    绿色GDP彰显发展智慧

    金秀瑶族自治县,素有“万宝山”、“立体资源宝库”的美称。境内生态系统完整,山水奇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高达82.81%。然而,多年来,这里因为承载珠江下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任务,全县38%的国土面积被列入生态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产业布局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当地群众长期“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从2008年起,来宾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对该县实行差别考核,取消GDP考核指标,转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作为考核指标。

    “实行差别考核,目的在于鼓励该县在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来宾市市长杨和荣说。

    出人意料的是,不受GDP捆绑的金秀,此后3年经济发展速度不降反升。2008年和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74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财政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29.4%,而森林覆盖率比2008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09年,该市差别考核扩展到石漠化严重的国家级贫困县忻城。忻城县的发展速度同样没有下降,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9%,完成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7.1%。

    “不考核GDP,可能牺牲了一点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它赢得的是整个可持续发展的明天。”来宾市领导如是说。

    事实证明,这是个饱含智慧的选择。实行差别考核后,金秀专心致志护环境、优生态;同时,集中精力“卖风光”、“卖特色”,经营大瑶山生态民俗,着力包装“生态、气候、文化”,金秀“圣堂仙境,生态瑶都”的名声越来越响,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0.93亿元增至2010年的2.27亿元。

    而忻城县,2008-2010年3年间完成石漠化治理20.23万亩。2010年该县森林覆盖率为56.2%,比2008年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壮乡故宫”旅游城市初具雏形。

    “保护”和“擦亮”好生态品牌,金秀和忻城走得更好、变得更美。来宾市的探索,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后,经济与环境保护迎来双赢的结局。

    工业名城的华丽转身

    今天的广西工业名城柳州,摘取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一系列殊荣。

    然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柳州人清楚地知道,这曾是一个遭遇“酸雨之痛”、生态恶化的工业城市。“烟囱随处可见,山上不见绿色植物,天是灰的,地是黄的。”柳州市市长郑俊康这样形象地描述。

    从“酸雨之都”到“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的华丽转身,柳州人走了10多年。这期间,他们出台了40项酸雨污染控制的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启动污染行业的整合重组,淘汰和搬迁一批污染企业,加快了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这是一个阵痛的过程。柳州市要求工业用煤和民用燃煤都使用低硫煤,实行燃煤监督管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印染企业、化工企业或破产或搬迁或淘汰落后生产线;轧钢厂、水泥厂、造纸厂等一批“五小”企业先后被关闭;烟厂等一大批企业相继退城进郊。同时,从2005年起,该市投资23.44亿元建设城市污水治理收集工程,将城市饮用水保护河段22公里内的34个排污口进行截流收集排放,并建成了覆盖全市、管网达164公里的五大污水收集系统。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91%。

    “十一五”时期,柳州工业被赋予“创新、绿色、循环、节约、开放”的新内涵。该市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4%、25.7%,工业总量成倍数增长,而酸雨频率比“十五”期末降低39.8%。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达97%,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的目标。

    在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柳州为广西树立了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榜样。在榜样带动下,“十一五”时期,我区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百年商埠的新航程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核心任务和主攻方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

    梧州,地处西江黄金水道下游、珠江上游,有着百年商埠的美誉,是广西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十一五”时期,这里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率先受益的城市。

    然而,这里又是备受关注的环境敏感区。西江水域连接粤港澳,水质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下游三地的神经。正因如此,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在建设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专门投资达1亿元,为鱼类的回游产卵开辟了一个长达1.4公里的通道。

    梧州人选择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突破口。

    首先,招商方式上,从原来的“来者不拒”变成“挑肥拣瘦”。重点引进电子电器、纺织、玩具、机械制造等这些极少产生工业废水的“绿色企业”。同时强化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仅2006-2010年,就有101个项目被环保局拒之门外。

    其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加快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陶瓷产业园区和长洲区不锈钢产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要求入园企业必须经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加快建设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2010年5月,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圈区管理”验收。入园的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梧州发展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采用先进工艺,建设了布袋除尘器等废气集烟系统,环保投资达1.08亿元。

    此外,取缔380家小土纸作坊企业和46家落后砖瓦企业、关停两家小火电企业及24家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引导城内10家企业“退城进园”,解决企业与居民争水争地的矛盾。

    2008年6月30日,梧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结束了居民生活用水与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江河的历史。

    环保与发展同步,梧州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利推进。2010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192个,其中超亿元企业59个,工业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92亿元;另一方面,城市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二级水平,梧州段西江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记者 陈江)

 
 
 相关链接
· 青海三江源地区“天保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 周生贤:努力使松花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国家林业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定量评价取得突破
· 贵州积极提倡推动绿色建筑 实践"生态文明"理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