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举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12日   来源:文化部网站

    6月11日至7月10日,“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举办。此次展演由文化部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特别支持、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共同主办。展演期间,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与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澳门基金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深入交流。赵少华表示,澳门精彩的多元文化有难得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借助澳门的国际知名度,加上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光环,内地的文化艺术内涵可以通过澳门走向国际,同时增强澳门同胞的爱国情怀。

    展演活动包括在澳门综艺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在大三巴牌坊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专场演出,以及在郑家大屋举行的唐卡、木板水印工艺展示等多项活动,首次在澳门全面、立体、集中地展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状况、珍贵价值和保护成果,受到包括《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日报》、澳门卫视等澳门主流媒体在内的澳门各界的广泛关注。回眸此次展演,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杰出性令人瞩目,内地及澳门的非遗保护工作成就令人欣慰,主办方与澳门市民的互动与交流令人感动,更深入、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令人期待。

    守护共有精神家园

    回首过去,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进入21世纪,以2003年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向整体性、系统性的保护阶段;

    ——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同年1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就进一步加强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和措施做出明确指示,并建立中国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澳门特区政府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心血。”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司副司长屈盛瑞所说,近年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包括开展非遗普查、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和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而澳门的非遗保护也取得了飞跃发展:2008年,由澳门独立申报的“澳门神像雕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澳门特区组织申报的“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澳门道教科仪音乐”进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澳门特区已拥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其中1项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作为我国深入贯彻非遗保护工作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写照,“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成功举办,同各方在守护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内地及澳门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共识是分不开的。文化部港澳台办主任董俊新指出,此次展演活动恰逢其时,具有深远意义。通过此次活动的展示和宣传,增强了澳门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唤起了他们对民族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责任心。

    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局长吴卫鸣也指出,这次展演是澳门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澳门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学习机会。展演所焕发的文化认同的巨大感召力,更将对澳门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生动展示祖国非遗的丰富

    在澳门综艺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汇集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10个类别的精选图片,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独特性,深受澳门民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专设澳门展区,里面有“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澳门道教科仪音乐”等各种民间艺术的介绍。据悉,澳门的许多传统文化数百年来保存完整,醉龙节里舞醉龙即为其中一例。舞醉龙发源于广东中山一带,随着人口迁移流传到澳门地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一习俗在中山逐渐消失,反而在澳门得以传承。

    在澳门标志性建筑物大三巴牌坊下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专场演出同样精彩,精选的8台节目竞显风流。嘹亮高亢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腔调复杂、富于变化的彝族海菜腔表演,融身、鼓、神于一体的朝鲜族长鼓舞,抑扬顿挫的砀山唢呐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国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各地同胞的热烈情感。

    在郑家大屋(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进行的木版水印和唐卡制作工艺的现场演示,也为活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文英、崇德福从事木版水印技艺创作多年,利用该技艺复制的吴冠中的《水乡》、徐悲鸿的《马》等画作生动逼真;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娘本的唐卡制作现场演示也让观众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根与魂”中传承民族文化

    有报道称:展演主题“根与魂”引人深思。那么,何为根?何为魂?笔者认为,根指的是千百年来以或隐或显的方式绵延伸展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其重要的存在方式,就是各具特点的非遗项目;魂则似乎指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念,这种精神与观念融于根系之中,并随着各种文化形式世代流传。展演期间,笔者看到,“根与魂”已成为内地与澳门加强文化认同的内在坐标,令众多非遗传承人为之坚守、无数民众为之充满热情。

    郭浩是八卦掌的第五代传人,他表示:第一次来澳门表演八卦掌非常激动,这对该支派的传承具有历史意义。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曾凭演唱彝族海菜腔一举获得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李怀秀说:“在我们参加青歌赛之前,家乡的年轻人一点儿都不喜欢我们自己的山歌,认为没价值、很土。我们获奖成名以后,家乡的这些年轻人都改变了观念。他们认为唱山歌也可以改变命运,还可以出国进行文化交流,扩大自己的视野。年轻人把我们当成榜样,我也很乐意做他们的带头人。”

    唐卡艺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娘本有一个愿望,就是尽可能地收集唐卡老艺人的代表作品,供后来的弟子学习和观摩。这样的工作,需要默默付出和取得广泛关注,来不得半点虚假。娘本说,必须让更多人关注和喜欢唐卡艺术。“兴趣,能引导人们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让技艺后继有人。”

    曾女士是澳门的一名售货员,她说:“观看精彩丰富的节目时,我心里有一种很强的文化认同感,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郭浩、李怀秀、李怀福、娘本这样的传承人,以及数量越来越多的包括澳门人在内的祖国民众,都是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热爱者。而此次展演活动,也正是意在呼吁人们在“根与魂”的探求中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期待更深入、广泛的文化交流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反映了内地与澳门文化交流合作逐渐紧密的进程。自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合作日益密切。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近年来年均量达100余起、3000多人次。与此同时,两地的文化交流渠道不断增多、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取得了可喜成就。

    2006年,文化部与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签署了《内地与澳门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规划了内地与澳门在文化方面加强合作的领域和渠道,从机制上保证了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雪域风情——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答谢澳门同胞展演”、“故宫珍宝展”系列、“澳门内地春节习俗展演”系列、“国粹港澳校园行”系列以及“艺海流金”系列、“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系列、“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系列、“港澳视觉艺术展”“镜海观澜——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澳门美术作品展”和“历史的跨越——澳门特区摄影展”等大型交流活动在内地与澳门的成功举办,逐渐形成了不同主题的知名文化品牌。

    在我国第6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举行的澳门“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不仅令内地和澳门在非遗保护方面达成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 也让澳门民众更好地了解了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杰出性,更以此为契机,增进了澳门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展演在带给人们感动与震撼的同时,也令大家对更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更加期待。正如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张裕所说,希望今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地与澳门的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关链接
· 文化部部长在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 文化部通报2010中国列入联合国非遗相关名录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