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高强度发射实现发射场零故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30日 11时15分   来源:航天局网站

    近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追溯这一近乎完美的表现,发射场测试工作就是一个佐证。

    被誉为金牌火箭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场实现了零故障,谈到经验和体会,火箭“两总”高度一致:没有任何捷径,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字——严格,就是认认真真工作,严格落实要求。

    而深入了解之后,却不难发现,火箭发射试验队每一阶段都在跟时间赛跑,无论是执行“保守动作”还是“创新花样”,都紧紧围绕如何为高强密度发射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

    在质量上做足文章

    “产品质量好,测试就比较顺。”说到质量,火箭总指挥翁伟樑有许多感慨。据他介绍,以前一发火箭出厂前测试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而现在加上准备工作总共只有8天至10天时间,电测则缩短到6天,总装也从过去的三四个月压缩到现在的1个月。

    能在短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各项任务,是建立在良好的质量基础之上的。“一个质量问题的‘归零’工作动辄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产品质量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整个任务进展。而减少或有效杜绝质量问题,也就赢得了高强密度发射形势下的宝贵时间。”翁伟樑解释道。

    “土办法”撑起保护伞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只在酒泉和太原两个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任务,而这两个地方气候都比较干燥,少有雨水,再加上以往任务较少,一年也就发射一两次,也很少会碰上降雨。因此火箭在设计之初并没有防雨措施,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对防雨的需求也不突出。但是在高强密度发射的新形势下,火箭发射窗口偶遇降雨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因此推迟发射,势必会影响整个高强密度发射的任务安排。

    为此,尽管火箭系统已经以发射场零故障的满分成绩,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但临发射前两天,他们却又针对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做起了“附加题”——为火箭增设防雨措施。

    翁伟樑笑称,因为时间有限,发射试验队也只能采取一些应急的“土办法”,防止雨水渗入整流罩内。而后续则会在火箭的设计上进行改进,增设防雨措施。

    精益求精的“全能”蜕变

    如果说,临时增设防雨措施是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向“全能”蜕变的一个仓促之举,那么为应对冬季低温发射条件而采取的改进措施,则是胸有成竹的。

    据火箭总师樊宏湍介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气候条件用“奇怪”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甚至是“十里不同天”。“五一”的时候树还没绿,而“十一”刚过,树叶就全掉光了。从发射塔架到指控大厅相距近20公里,温差达到四五度。发射场冬天温度有时甚至比东北还低,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30度左右,昼夜温差有时相差40多度。

    以往,面对如此寒冷的天气,火箭顶多扛到11月中旬就得赶紧撤出,早早收官,使得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漫长的冬季也多是闲置。为此,火箭系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防冷保温上狠下工夫,并在设计上和保温层的使用上进行了突破,从而为确保冬季发射奠定了基础。

    火箭“两总”介绍说,对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系统而言,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下半年短暂的4个多月时间还有多次发射任务,要辗转酒泉和太原两个战场不说,又是在冬季发射,无论对发射试验队队员还是对火箭而言,条件都非常苛刻和艰苦。此次的完美表现是个信号,也是个鼓舞,发射试验队在后续高强密度发射形势下,一定会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步。

 
 
 相关链接
· 我国用"长征四号乙"成功发射"实践六号"04组卫星
· 我国将使用"长征四号丙"择机发射"遥感卫星十号"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