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甘肃实施“四个集中”调整教育布局推动均衡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0日 10时25分   来源:甘肃日报

    一所所“空壳”学校、“麻雀”学校被撤并,随之而来的是集中办学后功能更为齐备、师资水平更高的中小学。很多地方的农村孩子走出了乡村,成了城里学校的寄宿生;偏远学校的老师,得以在集中办学后的学校里更好地发挥专长。

    我省实施的以“四个集中”为原则的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只有一个: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近年来,我省义务教育在“两基”攻坚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推动下,各地相继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和免费上学的目标。但由于很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导致学校生源不足并且流失严重。仅庆阳市,预计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比2008年减少12万人,有700多所农村中小学将成为“空壳”学校。

    让农村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上好学”,成了我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2001年,我省制定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决定在酒泉市、庆阳市开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试点工作。

    2004年,酒泉市率先展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该市采取分类实施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以金塔县、瓜州县为代表的“大集中”模式,以玉门市为代表的“适当集中”模式,以肃北县、阿克塞县为代表的高中“异地办学”模式。

    2007年,庆阳市大规模展开以“撤、并、挂、建”为主要措施的布局结构调整,学校数量从2158所减少到1714所,实现了全市47万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在城镇学校就读。

    2006年以来,我省先后三次召开以学校布局调整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经过试点和调研论证,确立了我省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四个集中”原则: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农村孩子进城上学

    在合水县城打工的杨春霞家住定祥乡寺家峁村,以前最让她操心的是孩子每天上学都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我家住在山边边上,雨天雪天孩子骑着自行车走了,我能担心一天。”

    2010年秋季开学时,本应该升入定祥初中的孩子们,跟全县其他5所初中的孩子一起整体并入了乐蟠初中,这是县里新建的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标准化寄宿制初中。孩子住了校,杨春霞也到了县城:“娃娃现在不需要我操心了,我也跟着来县城打工挣点钱。”

    庆阳市通过大规模调整教育布局结构,5年来先后撤并学校1000所。预计到2012年,全市学校总数将减少到现有学校总数的一半。

    酒泉市肃州区针对农村学校网点过于密集、规模普遍偏小的状况,按照“中学向城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幼儿园联片集中办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市和乡镇中心集中”的思路,对全区教育布局进行了调整。

    至2010年,肃州区共投入资金2.86亿元,新建6所城区学校,改建农村乡镇中心小学15所,撤并农村中小学127所。实现了全区84%的农村初中生集中到城区学校寄宿就读,80%的农村小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就读,基本实现了农村孩子在城里上学的目标。

    “集中”带来的教育均衡发展

    汶川大地震后,徽县毛家坝小学的校舍已经不能再使用了。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经过县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统一规划,决定撤并毛家坝小学,学生统一归入教学条件较好的泥阳中心小学。

    在陇南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该市坚持将校舍重建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3年来已撤并地处偏远、教学条件较差、规模偏小的学校427所,全市寄宿制学校达到230所。

    随着试点地区经验的不断丰富,我省将以酒泉为代表的“河西模式”,以庆阳为代表的“陇东模式”,以及以陇南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为代表的“陇南模式”面向全省进行推广。

    2001年至2010年间,我省小学减少了5895所,初中校均规模由766.4人增加到872.7人,“四个集中”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关链接
· 甘肃将投资77亿元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三大产业园
· 甘肃和陕西两省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展开科技合作
· 甘肃:确保舟曲重建转移安置区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 甘肃已落实水利投资52亿元 水利建设获积极进展
· 甘肃对公路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进行全面检查整改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