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林业局:构筑海岸线上坚如磐石的“绿色长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9日 11时33分   来源:林业局网站

    从北向南,沿着我国漫长的海岸线,绵延的海防林宛如一条绿色长龙拥揽万里碧涛,大连、烟台、威海、青岛、宁波、厦门、深圳、三亚等等城市犹如一颗颗绿色明珠闪耀,人们无不为其迷人的海滨风景线所留恋。

    这就是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景观、新希望。

    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从1991年开始,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长达1834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沿海地区人民搏风雨、斗风沙,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使这些地区的生态状况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观。

    几组数据见证着沿海地区的生态“蝶变”,记录下了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

    ——新建和改造基干林带9384公里,基干林带总长度达17300多公里。自1991年以来,沿海地区将基干林带作为特殊林带来保护、作为工程重点来建设,持续不断地在风沙、盐碱、石山岸段造林绿化,让林带连线、成片,初步实现了合龙。

    沿海地区荒山荒滩、村镇四旁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也随之跟进,纵深区域的绿色在不断蔓延、扩展。截至2010年,工程累计完成造林43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4.9%提高到35.6%,农田林网控制率达79%以上,村屯绿化率达35%以上。农田林网化、通道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在广大农村逐步变成现实,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速。

    今天的沿海地区,以村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面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

    ——红树林面积增加到2.93万公顷,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0.73万公顷。加强对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是海防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沿海地区已建立了29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等4块红树林类型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国家还专门设立了红树林造林重点研究项目,以加快红树林恢复。广东省电白县通过科技攻关,成功解决了种植红树林海水咸度过高、滩面过低等关键技术问题,使全县红树林面积由建立保护区初期的2500亩,增加到现在的1.06万亩,成为目前我国大面积成功恢复种植红树林的典范。

    通过建立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开展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沿海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如今,辽宁沿海湿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涉禽迁徙停歇地,每年约有800万只涉禽在湿地上栖息、繁殖和迁徙停歇,丹顶鹤、黑嘴鸥等珍稀鸟类数量大幅增加。

    ——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117万公顷,比2005年底减少57万公顷。随着工程区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的防护作用也不断增强。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治理,部分流动、半流动沙丘基本得到控制,台风、风暴潮、风沙等灾害的危害程度明显减轻,为粮食稳产高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屏障。

    福建省沿海44个沙荒风口中,大多数已得到初步治理。广东沿海地区过去被风沙埋没的19.5万亩农田得到复耕,97.5万亩沙地变成了良田。山东省荣成市成山林场建场前风沙、海雾危害严重,且逐年向内陆侵袭,纵深达10多华里,历史上曾有荒沙埋没“九庄十八疃”的说法。经过几代人植树造林,现已形成长5公里、宽1.5公里的黑松沿海防护林带,林带内200多公顷耕地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2006年,台风“珍珠”和“碧利斯”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登陆,在沿海6个镇20多公里长的红树林保护下,曾经发生过动力式崩塌的危险堤段却安然无恙,红树林外大浪滔天,红树林内水波不兴。

    ——林业总产值增加到1837亿元,占全国林业总产值9.2%。各地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重视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重点发展了小枣、冬枣、板栗、龙眼、荔枝、椰子等特色经济林和杨树、桉树等用材林,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基地化栽培、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程区各类经济林面积达468万公顷。

    山东省沾化县依托海防林工程发展冬枣,2006年全县冬枣产量25万吨,实现产值14亿元,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20.9%,农民人均从冬枣中获得年收入2400元,占年人均收入的56.8%。威海市依托海防林建起了刘公岛、槎山、成山头、大沙洼林场等一批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

    多项措施合力推进海防林建设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海防林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致富工程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得益于完善的政策机制、规范化的管理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海防林工程建设伊始,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健全工程领导协调和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把工程建设主要任务、目标列为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领导任期目标责任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在工程区,政府领导带头兴办造林绿化示范点,深入基层调研、督导、检查工程建设等已成为工作常态,也成为搞好工程建设的重要推手。

    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海防林工程建设的关键,完善政策机制更是激发工程建设的内在动力。沿海各地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制定鼓励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在工程区,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形式多样;土地补偿、种苗补助、造林补助、林木良种补助、信贷扶持、财政贴息等扶持工程建设的措施不断出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不断提高,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防护林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投资主导、部门配合、企业捐资助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海防林建设的新格局。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基础。工程区各地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制定了配套的防护林建设技术标准;各省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国家实行了防护林工程建设年度营造林实绩核查制度和省级、市(地)级、县级三级检查验收制度。

    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海防林,必须有规划,有科技作支撑。各地在全国沿海防护林工程规划的宏观指导下,科学编制了地方各级工程规划;针对工程建设的老化低效林带更新改造、沙地抗旱造林、盐碱地治理、红树林恢复等关键技术,积极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各地推广了容器苗、"ABT"生根粉、高分子吸水剂等保墒促活造林技术,林粮、林果、林药、林菌、林草、林菜等林农复合经营模式,选择榆树、沙枣、柽柳等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良树种;通过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农民建设防护林工程的能力和水平。

    造林是基础,管护是关键。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林业局颁布了《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规章,初步建立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和保护的法律框架。各地依法加强林木采伐和林地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征占用林地、盗砍滥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建立护林组织,配备专职护林员,划定责任区,签订护林协议书。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沿海地区宝贵的森林资源。

    让海滨生态画卷更靓丽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特殊,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不时觊觎着沿海地带,严重威胁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已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就加强我国沿海防护林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国家林业局据此加紧修编了《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正按新规划全面实施,沿海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海防林建设热潮,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目前工程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挥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一个层次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沿海生态屏障一定会早日建成。 

 
 
 相关链接
· 聚焦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国海防林建设需再度发力
· 海南省采取有力措施提前2年完成海防林造林任务
· 辽宁紧急落实中央财政6000万投资加强海防林建设
· 海南重建海防林迫在眉睫
· 我国“十一五”期间将投资11亿元建设海南海防林
· 海南海防林屡遭破坏 目前近250公里存在断带现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