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青海副省长张建民:真抓实干 加快文化名省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5日 10时04分   来源:青海日报

    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提出建设文化名省,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青海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文化名省建设步伐,我们要切实做到“八个更加注重”。

    一、要更加注重提高认识

    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强卫书记、骆惠宁省长作了重要讲话,重点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青海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名省问题,讨论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名省的意见》、《青海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实施“十二五”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的意见》、《关于促进青海省文化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青海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讲话和文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握指导思想,认清总体要求,明确奋斗目标,坚持重要方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取得实效。

    二、要更加注重政府主导和市场作用

    一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为主导,就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基本的文化设施,购买文化产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认真制定和完善各地“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文化建设布局,要以项目为支撑,注重与省上《规划》的衔接。要根据各地文化资源禀赋,确定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逐步建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引导、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要以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鼓励文化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同时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民营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各级政府在进行城镇改造、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各类园区时,要还建原有文化设施,或考虑新建文化场所,就近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好市场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也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市场越来越成为扩大文化消费、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成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运用符合市场经济的思路、办法、手段来推动文化发展,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生产优秀文化产品并扩大它的影响。要改变过去文化单位和企业重生产、轻经营,重创作、轻市场的观念和做法,注意研究市场,了解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变化,切实做好各种文化产品的推介和营销,不断提高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文化产业发展要靠市场主导,凡是市场发育较好、市场体系现代化程度高的地方,文化活力和竞争也比较强。各级政府要注重文化市场培育,逐步形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要引导支持企业进入文化市场、投资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十二五”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需招商引资、社会投入43亿元。只有借助市场的力量,我们才能完成目标任务。

    三、要更加注重资源利用

    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形态存在多元、地域特色明显、历史积淀厚重、开发潜力巨大。各级政府要深入挖掘我省历史、民族、宗教、地域等优势文化资源,珍惜资源禀赋,像抓矿产资源一样,抓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意见》和《规划》提出了“一核三带四区”的文化发展格局。按照各民族多元文化体系的定位,《意见》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提出了系列文化品牌的建设。对三江源、青海湖和塔尔寺、吐谷浑吐蕃古墓葬、喇家遗址、热贡艺术、格萨尔等世界级自然与文化遗产,要努力放在世界、国家的层面来精心打造。对于古城古村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充分地保护和利用。对历史、宗教、民族、当代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内涵,要深入挖掘,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要加强传承与创新,发展已有文化品牌,创意新品牌,着力培育一批水准较高、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的优秀艺术品种。在内容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推出各地适宜于时代、市场和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只要善于在市场、产业、科技上寻找突破,把保护与开发利用落实在规划和项目上,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本,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有青海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

    四、要更加注重事业和产业两手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省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就是要着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保基本、保覆盖。“十二五”期间,我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任务很重。目前全省基层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历史欠账多。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广电局、体育局通过做规划已把情况摸清,下一步要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落后地区、偏远艰苦地区,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能够实现省、州(市地)、县、乡、村五级网络基本覆盖。要管好、用好已建好的文化设施,积极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特点是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文化产业,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要战略,是建设新青海的需要。“八大工程”中的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园区建设、文化市场建设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其关键是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提出重点培育一些骨干国有企业和25个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并以此带动全行业的改革发展。其主要途径是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根据各地申报情况,这次我们确定了30多个重点基地园区项目,形成若干文化产业聚集区。各级政府要及早谋划,做好前期和项目开工建设。要重点发展壮大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印刷、工艺美术、影视制作、广告、电影发行放映、会展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各地也可根据本地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五、要更加注重深化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破解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难题、革除制约文化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微观机制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文化名省建设的根本动力。一是政府管理体制改出带动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更好地履行政府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效能。逐步建立新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对已完成整合的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行政执法队伍,要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履行职能;对正在组建执法机构的,要抓紧落实编制和经费,尽快完成任务,承担起监管职责。二是文化事业单位改出新活力。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要深化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党报党刊等文化事业单位以及保留事业体制的六州民族歌舞团的内部改革工作。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强化公益属性,深化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内部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出竞争力。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对已改制的青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青海人民出版社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八项任务。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大会明确的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文艺院团改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党报党刊管理运行机制改革、重点新闻网站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有线广电网络整合、青海广播电视台改革、影视剧制播分离改革,这八项改革也是我省文化改革中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在2012年6月底前,各项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要更加注重群众主体地位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文化惠民推进工程,要以人为本,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提措施、抓工作。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宗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要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多提供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推动社区、农牧区、企业、学校、部队等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广场、公园等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励群众自办文化,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我们要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实施具体改革时,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改革举措,要充分考虑干部职工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要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还要支付改革成本。要充分认识维护职工和群众的基本权益,是文化改革发展拥有深厚基础和获得持久动力的重要保证。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自觉地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特别是对改革中涉及干部群众利益的措施,一定要认真研究,在比较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

    七、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应用

    文化改革发展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制定好的政策可以引领文化改革发展,执行好的政策才能保证文化改革发展。近年来,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西部大开发以及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中都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我省也即将印发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系列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文化、广电、体育部门的同志要带头学习宣传,并指导企事业单位,用好用足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发挥政策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各地要从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省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解决制约各地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政策中要明确“谁改革、扶持谁,谁先改革、先扶持谁,谁发展、就支持谁”的导向,形成有利于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各地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文化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在改革发展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着力培养一批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类文化人才,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八、要更加注重工作的落实

    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文化名省的目标,关键在于落实。要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文化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当好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等部门,要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干实事,一项一项抓落实。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明确思路,抓好项目,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督查室要把对文化改革发展的督促检查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在推动落实上盯紧抓实。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督促检查的安排,明确提出时限要求,督促承办单位及时办理,按时反馈。对工作抓得紧、落实成效好的,要注意总结,推广其做法和经验;对落实不力、工作有差距的要及时提出改进要求。

 
 
 相关链接
· 东风催开花千树——吉林文化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 深圳召开会议传达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
· 广东召开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 汪洋作重要讲话
· 青海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召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