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文物局: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文化遗产强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15日 10时17分   来源:文物局网站

    在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是新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宣言和行动纲领,也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文物系统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文化改革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切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全国文物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今年,全党全国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弘扬了伟大民族精神。明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的重大主题,切实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90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决定》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贡献,着眼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决定》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充分体现出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推进文化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在理论上有新概括,在政策上有新突破,在实践上有新举措。我们要深入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领会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切实担负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任,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任,担负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深入领会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主线,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这一中心环节,牢牢把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这一基本思路,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准确把握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奋斗目标

    文化遗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工作。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文章,提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奋斗目标,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文化遗产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全国文物系统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文化遗产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明显加强;文物保护工程扎实推进,一批重要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免费开放工作得到人民拥护,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绩斐然,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积极参与势头方兴未艾。文化遗产事业在保护中传承、在开拓中前进,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必然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也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遗产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和经验,始终把文化遗产事业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认识来推动,在实践中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抢救保护与利用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探索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文化遗产强国。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事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经济社会发展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和前提,保护文化遗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法保护文化遗产,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推动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关注对文化遗产依存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挖掘城乡蕴藏的文化内涵,展示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要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宝贵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发旅游业,提高衍生产品和配套服务质量,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自觉把推动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而努力奋斗。

    ——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沃土之中。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连绵不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营养,是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的生动教材。我们要把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展示、宣传文化遗产所凝聚的丰富内涵,使人民感受教育启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作出贡献。

    ——要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让人民充分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中华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文化遗产保护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必须惠及人民。这既是实现文化遗产价值、赢得社会尊重的现实需求,也是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体地位,拓展社会参与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强化广大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情感和关联,无论进行文物保护修缮、考古发掘、博物馆建设,还是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都要积极取得广大民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努力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加强博物馆建设,健全博物馆体系,进一步推动免费开放工作,提升陈列、管理和服务水平,向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鉴赏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构建有利于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拓宽,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创新。要推进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改革,总结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形成的“强化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参与、民众共建共享”的经验,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遵循文化遗产工作自身规律、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要推进理论创新,认真总结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积累的新经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法规制度建设,研究探索适应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文化遗产工作规律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道路,规划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目标和举措。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整合科研资源,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着力突破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举办对外文物展览,加强国际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要坚持加强文化遗产工作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实现由文化遗产大国向文化遗产强国转变,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着力做好基层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文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重大项目专项培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博干部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的专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提高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严格遵守《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严格依法行政,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廉洁自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推进基础工作和重点项目迈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坚实步伐

    当前,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我们正站在实施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新的起点上,2012年党的十八大即将隆重召开,也是纪念《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修订10周年。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与实施《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与推进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建设结合起来,自觉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迈出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坚实步伐。

    ——切实把基础工作摆到战略位置。着眼基础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把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建设,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尽快出台《博物馆条例》,研究制定《文物认定管理条例》、《大运河遗产保护条例》,完善文物保护标准体系。要进一步做好文物资源调查,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动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要加强文物执法督察和安全监管,健全各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推行文物安全与执法巡查制度,完善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要加强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实施重大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报请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新疆、西藏、涉台、山西南部元代以前早期建筑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开展四川和青海地震灾区、第六至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文物抢修工程。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石刻、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开展近现代重要史迹保护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物维修保护工作。拓展文物保护和利用途径。

    ——推进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积极做好国家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和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加强基本建设工程考古管理,提高考古工作质量。实施水下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工程。创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索一条文物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赢的新路。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理论研究,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推进大遗址的本体保护工程、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安全防护和展示服务设施建设和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加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遗址保护成果为全民共享。

    ——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实施长城保护、明清皇家建筑保护、大型石窟寺保护等重点工程。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制,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专家咨询机制,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维修工程。开展世界文化遗产安全防护和展示利用设施建设。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完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动态管理制度。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博物馆体系。争取“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建成一批体现国家或地方文明形象的博物馆,新建、改扩建一批地市级和文物大县博物馆。大力推进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工作。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发展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等类型的专题性博物馆,大力推进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等新形态博物馆建设。实施民办博物馆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引导、规范和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

    ——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将国有行业类博物馆以及符合条件的民办博物馆纳入国家政策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建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监管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和考核。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为重点,逐步构建公益目标明确、投入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治理结构规范、微观运行高效的现代博物馆制度。健全博物馆评估定级和运行评估制度,建立政府、行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博物馆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博物馆专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社会文物管理。探索建立文物鉴定资质资格制度与文物鉴定社会服务机制,引导民间文物收藏行为。健全文物司法鉴定工作机制。加强文物市场法制建设,推进文物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文物拍卖市场管理,健全文物拍卖许可证年审、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备案及国家优先购买权等管理制度。推进文物商店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机构资质和责任鉴定员资格制度。推动建立流失海外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开展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工作。

    ——推进文物保护科技创新。组织实施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文物风险预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发等为重点的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文物保护关键技术提升计划和文物保护基础研究推进计划。健全文物博物馆科研组织体系,加强国家级文物保护科研机构、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文物分析检测中心建设。建立一批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创新联盟和区域创新联盟。构建文物保护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建立文物保护科技基础数据库(群)。加强文物保护专业装备建设。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

    ——加强文物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建立文物博物馆舆情监测机制,建立文物博物馆行业定期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新闻发布制度。组织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文化遗产知识宣传普及工程。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宣传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壮大文物保护员队伍、博物馆之友和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国(境)外举办的文化年、文化节活动。扩大出入境文物展览交流与合作。开展柬埔寨、肯尼亚、蒙古国、阿富汗等文物保护对外援助项目。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文物博物馆交流合作。实施中华文明展示工程,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嘹亮号角,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行动。让我们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把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相关链接
· 文物局与苏格兰政府签署清东陵数字保存项目协议
· 文物局:首期全国博物馆系统新员工培训班开班
· 北京文物局提示文物古迹20米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文物局长单霁翔: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
· 国家文物局在四川雅安调研灾后文物保护工作
· 文物局开展201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调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