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市2015年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交易中心地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31日 10时25分   来源:文汇报

    记者1月30日从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政府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后,国家层面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布的又一重要文件。《规划》首次提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的发展目标。这符合国务院19号文提出的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要求。

    《规划》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是:

    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具备较强交易、定价、信息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中心、人民币产品基准价格形成中心、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和金融资讯服务中心。

    基本形成各类机构共同发展、具有较强创新和服务功能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形成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和航运贸易金融服务中心。

    基本形成框架合理、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中心。

    基本形成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较强支持功能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形成国际金融人才集聚地。

    基本形成符合国际金融中心运行需要的金融税收、会计、信用、监管等法规体系,逐步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预期指标是:

    金融市场规模显著扩大。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不含外汇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万亿元左右。主要金融市场规模保持或进入世界同类市场前列。其中,债券托管余额进入全球前3位,黄金市场现货交易量保持全球第1位,金融衍生品交易量进入全球前5位,保险市场原保费规模达1400亿元左右,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25万亿元左右,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批发性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的比例达50%左右,票据市场和信贷转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金融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指数、上海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成为境内外人民币资产定价的主要基准利率,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成为境内外人民币交易定价的主要汇率基准。进一步提高在沪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市场份额。

    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到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22%左右。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万亿元左右。

    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达到32万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法律、税收、监管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程度明显提高。(记者 陈韶旭)

 
 
 相关链接
·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答问
· 上海"后世博"开发龙年提速 长期效应辐射海内外
· 上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建成并运行
· 上海民警消防等坚守岗位 圆满完成春节安保任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