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湖北十二五扶贫开发实现开门红 40万贫困人脱贫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14日 14时41分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2011年,是扶贫开发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开启了我国扶贫开发新的伟大征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中办情况交流》印发了湖北省委的经验做法,省委书记李鸿忠作为全国革命老区和中部省份的唯一代表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省长王国生特邀出席“新世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就展”,湖北展区展示的扶贫成果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2011年,省委、省政府更加给力扶贫开发。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对全省扶贫开发作科学谋划和总体安排,推进湖北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越式发展。     

    ● 2011年,扶贫开发在开局之年实现了开门红。

    ● 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解决4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温饱与脱贫问题。

    ● 启动重点县3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

    ● 完成309个老区村和200个插花贫困村的重点扶持任务。

    ● 扶贫搬迁10248户、40992人,超计划2.4%。

    ●“雨露计划”转移培训51411人,超计划2.8%。

    顶层设计: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

    2011年,省委、省政府树立“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扶贫理念,强措施、出实招,真扶贫、扶真贫。

    脚印农家,“三万”活动深化了省情认识。

    2011年3月至6月,湖北省集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10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全省扶贫系统干部广泛参与到“三万”活动中,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访民情问民意,结穷亲解难题,进一步摸清了贫困人口,探索了扶贫到户模式。省扶贫办和省统计局在“三万”活动中形成了2篇专题调研报告,7篇入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两区启动,策应中央“圈定一批主战场”的战略。

    2011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出台了指导意见,编制了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一年来,两个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探索了新路子,积极有效地策应了中央“圈定一批主战场”的扶贫攻坚战略,湖北武陵山片区已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先试,大别山和秦巴山片区也被纳入中央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范围。

    强力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实现“三年取得明显变化”的阶段性目标。

    2011年是7个试点县实现“三年取得明显变化”阶段性目标的结账年。据预测,2011年7县市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18.1%、22.4%和33%,分别比规划目标高出8.1、7.4和2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2008年的9.32亿元翻一番多;农民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12.3%,比规划指标高4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96万亩(三年新增面积176万亩),与2008年比,年均增长13.1%;农村公路建设、乡村卫生院建设、村庄整治基本达到规定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提前安排到7县市。同时,试点工作探索的省领导联系制、多元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定点帮扶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多项经验,为全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纵深部署,四个层次扶贫开发布局基本形成。按照“划定一条线,锁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战场,确定一种衔接关系”的思路

    一是确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确定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和幕阜山4个片区为湖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领导定点联系制度和省直部门牵头制度。

    二是按照国家新十年纲要要求,湖北29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暂不调整,支持政策不变。

    三是调整确定重点老区乡镇和重点插花贫困乡镇。将省重点扶持的老区乡镇由303个调整为309个,将插花贫困地区“百乡千村”调整为200个省定插花贫困乡镇,进行重点扶持。

    四是按照“工作到村”的要求,把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确定每年将809个重点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其中,29个重点县每年选择300个重点村实施整村推进,309个重点老区乡镇和200个重点插花贫困乡镇每年各选择一个村,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解决突出问题。

    全面开启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规划

    ●《2011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要点》:部署全省年度扶贫开发工作。

    ●《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新十年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对象范围、重点工作、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

    ●《关于贯彻实施<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 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扶贫开发做出实施安排。

    专项扶贫: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

    2011年,全省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的原则,以深化改革为重点,集成资源,加大投入,专项扶贫和重点工作均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一、扶贫投入增加,扶贫力度增强。2011年,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6801万元,比上年增长24%,省级财政安排配套资金23110万元,比上年增长4.5%。到2015年,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新增安排1000万元,用于插花贫困地区扶贫;每年递增1000万元,用于老区建设。

    二、整县、整乡、整村有序推进。2011年,继续做好在宣恩、秭归、郧县、罗田4县开展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在罗田、房县开展的科技扶贫试点工作;对阳新、麻城县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进行了终期评估;启动中央彩票公益金在丹江口、蕲春、利川3个老区县市试点;省级财政新增老区和插花扶贫资金,确定12个重点老区乡镇和8个插花贫困乡镇实行连片开发;全年安排重点老区乡镇支持资金9878万元,插花贫困乡镇资金6000万元,对省重点扶持的309个重点老区乡镇和200个重点插花贫困乡镇,每个乡镇各选择1个重点贫困村参照整村推进的做法进行扶持;安排资金810万元对27个革命老区中心乡镇进行重点支持;2011年启动实施的300个整村推进村,实行产业发展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并举,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产业扶贫力度加大。将整村推进村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的50%以上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和能力建设;将扶贫贴息贷款分配权下放到重点县,安排贴息资金9120万元,拉动扶贫产业贷款规模3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0.6%;安排小额信贷贴息资金1125万元,开展对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带动信贷规模22500万元以上;在全省201个村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滚动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50万元,有效破解了试点村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

    四、扶贫搬迁圆满完成。省政府连续8年将扶贫搬迁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坚持把扶贫搬迁作为扶贫到户的重要举措,建立扶贫搬迁对象实名制,切实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搬迁计划,真正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2011年共落实扶贫搬迁资金8000万元,全省共搬迁10248户、40992人,超年度计划2.4%。

    五、雨露计划稳步实施。湖北省是全国全面推行雨露计划直补到户的第一个省份。2011年,按照专项扶贫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雨露计划实施方式进行了改革,明晰了工作重点、对象范围、补贴方式等,使雨露计划项目管理更加规范、简便、有效。通过实行补贴资金“一卡通”直补到户,既瞄准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又规范了培训资金管理,确保了资金安全运行。2011年共培训转移51411人,超年度计划2.8%。

    六、“两项制度衔接”与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省29个重点贫困县市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扎实推进的基础上,2011年,建立了重点县农村贫困户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完善了《湖北省扶贫统计报表制度》,加强扶贫统计监测,不断提高扶贫统计数据质量,为准确把握贫困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行业扶贫:整合资源促进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1年,省直各单位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顶层设计,认真履行扶贫责任,强力推进行业扶贫,在整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支持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建设。省发改委 认真做好湖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落实重点项目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政策,组织实施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省经信委 坚持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方针,2011年安排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3.29亿元。省民宗委 认真履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牵头职责;积极支持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民族特色重点项目工程。省科技厅 多手段大力实施科技扶贫,2011年在重点县共扶持农业企业30家。省财政厅 在做好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拨付和监管同时,积极整合资源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扶贫,坚持推进扶贫资金和项目绩效考核,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省农业厅 投入资金12.9亿元支持29个重点县农业基本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省商务厅 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创新招商机制、拓宽招商渠道,推进产业链延伸。省国资委 协调督促归口管理的5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与12个县(市、区)的132个村结对共建,开展产业扶贫。省工商局 通过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推进实施商标战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省旅游局 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全省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8860个。省移民局 抓好移民和库区政策落实,不断增强后扶工作实效。省粮食局2011年支持老区贫困地区粮食加工业技改贴息项目资金4976万元,支持改造和新建粮食仓库资金1500万元。省供销社 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人行武汉分行 综合货币政策工具,对贫困地区实施货币政策倾斜。农行湖北省分行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贫困县重点项目和企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省国土资源厅 在29个重点县投入资金16.8亿元,安排实施土地整治71.1万亩。省交通运输厅对贫困地区的农村交通发展实施重点倾斜,在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完成投资9.33亿元。省水利厅 投资5.04亿元,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29个重点县水利总投资规模达到39亿元。省林业厅 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277万亩,投入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8.5亿元,占总投资的67.6%。

    三、支持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进步。省教育厅 争取中央中小学校校安工程资金3.6亿元、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4.12亿元,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省民政厅 下拨农村低保资金20.9亿元,全省农村纳入供养的五保人数达22.6万人,低保保障人数达220万人,贫困地区保障比例达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省人社厅 积极扩大新农保试点工作,共有6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新农保试点范围,覆盖农业人口2983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74%。省住建厅 安排29个重点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49541户,补助资金29725万元,占全省总量的47.6%。省环保厅 对贫困地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投入资金2.52亿元,惠及46.8万人。省文化厅投入资金4659.8万元,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卫生厅 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全省农村参合人数达到3890万人,参合率达98.4%,有效缓解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就医难问题。省人口计生委 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时,对贫困地区的补助标准高于一般地区15%以上。省体育局 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体育设施建设。省广电总局 完成对“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验收工作,“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展开。省测绘局 优先对贫困地区实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覆盖和更新。省总工会 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工会组织建设,通过转移培训、维权帮扶等方式对农民工进行帮扶。团省委 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成才,与劳动、科技、农业等部门合作,投入资金363万元,用于农村青年创业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省妇联 激励贫困地区贫困妇女发展生产、自主择业,协调提供女性岗位45万个。省残联认真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省科协 实施“双十百会”计划,通过科普助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支持扶贫开发有关工作。省纪委 加强对扶贫资金监督检查,组织开展扶贫资金等三项资金的专项检查。省委组织部 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抓手,重点扶持贫困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村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人才支持。省委宣传部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认真组织扶贫开发宣传工作,为扶贫开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 积极支持引导民主党派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开展“回归工程”、“温暖工程”等各项活动。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 不断加强扶贫开发政策宣传及典型经验交流。省编办 大力支持扶贫机构职能建设,深入贫困村镇开展扶贫工作。省直机关工委 加强“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不断加强对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省司法厅 创新“法律事务前沿工程”建设,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延伸到基层社会末端。省审计厅 认真开展扶贫资金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建设性作用。省统计局 对全省97个县(市、区)进行测算排名,为全面分析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推进片区开发、脱贫奔小康试点提供基础。省政府法制办 发挥立法职能,为扶贫工作提供法制保障。省政府金融办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全省涉农贷款新增848.79亿元,增长28.43%,高于全省贷款增幅1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 在全省 29个贫困县市建立了2850个农户贫困监测调查网点,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监测。省委政法委、省高法、省高检、省委台办、省委党校、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外侨办、省地税局、省新闻出版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省安监局、省国防科工办、省人防办、省政府参事室、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机关事务局、省招投标办、省地矿局、省农垦局、省社科院、省广电总台、省国税局、省文联、省社科联、省作协、省侨联、省红十字会、省保监局等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616”工程、“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支持扶贫开发工作。

    社会扶贫:全力组织大合唱

    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帮扶机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奏响了扶贫开发的大合唱,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一、党政机关倾情帮扶,硕果累累。2011年,中直机关对口帮扶湖北9个重点县,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55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7630万元,引进项目48个。省直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94494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48200万元,引进项目574个、技术145项、人才194名,举办培训班433期。国家科技部综合运用科技项目、科技培训、科技投融资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手段重点支持英山县特色产业发展。水利部定点帮扶房县,直接投入资金2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项目折合资金10850万元。农业部把对恩施州的扶贫工作纳入农业部整体工作之中,举全系统之力,帮助恩施人民脱贫致富。国家烟草局投入帮扶资金1100万元。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在秭归县新建希望小学,解决了1200人移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中铝公司通过创办扶贫基地,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帮助促进阳新县增收脱贫,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09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6000万元。省三峡办大力推进秭归等4个重点贫困县的对口支援工作,落实省内外对口支援资金8865万元。省电力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坚持对“三县一区”开展电力扶贫。

    二、驻鄂部队扶贫参建,鱼水情深。2011年,省军区把组织驻鄂部队开展扶贫参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扶贫参建工作的质量效益。一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协调筹措资金1000万元支持竹山县松树岭和潘口电站等工程建设。二是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恩施军分区积极拓展“131”扶贫工程,帮扶当地建立特色产业基地100多个,帮助106个村实现了脱贫致富。三是着力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省军区全区以民兵训练基地为阵地,组织农村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313期,举办科技知识讲座600多次。四是帮助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省军区全区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20多万人次,承担整治人居环境的重点工程130多个,帮助近百万农村群众改善了生活环境。五是开展对口帮扶。空降兵第十五军、海军工程大学、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通信指挥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空军雷达学院、总后武汉后方基地等7家驻鄂军级单位对口帮扶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为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六是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省军区全区官兵共捐款225.89万元、筹资200万元,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武警湖北总队定点帮扶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村,拟制了《武警湖北总队定点援建神农架林区大九湖村实施方案》,帮助大九湖村发展;指导全省各武警部队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共建立扶贫点28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5万元,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建立扶贫项目57个。

    三、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合作共赢。按照“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以规划为抓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互惠共赢为目的,2011年,全省共计有1200多家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其中贫困地区重点县“村企共建”企业386家,国有企业55家,民营企业326 家,辐射贫困村 1141 个,既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又为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增添了后劲。

    四、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扶危济困。省老促会围绕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全省革命老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省扶贫协会编印“致富金桥”科技书籍7万册,向全省20个贫困县(市)捐赠发放。省慈善总会2011年募集款物价值18104.41万元,通过实施中华慈善总会助医项目援助药品和医疗设备价值16792.77万元。中国扶贫基金会2011年在湖北省启动新长城特困自强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127.88万元;实施爱心包裹项目,资助113.07万元。省青少年基金会新建希望小学46所,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12000人次,完成各类项目60余个。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在孝昌县建立工作基地,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当地贫困村民的身体素质和个人能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目前已完成45个项目的立项实施工作。

    展望2012,湖北省扶贫开发将以四大主战场为重点,以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总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区域发展和扶贫到村入户同步推进,围绕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切实抓好专项扶贫重点工作,巩固发展“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推行扶贫开发精细化管理,推进扶贫开发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扶贫效能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与既定方针政策,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相关链接
· 湖北2012年度安排审计项目启动 半数涉及"三农"
· 湖北:2011年输出农民工超1100万 创收1556亿元
· 湖北:南水北调移民扫尾 三峡后续工作稳步启动
· 王国生:确保今年湖北住房保障工作目标全面实现
· 湖北: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全国第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