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潮涌风正千帆竞—聚焦江西文化体制改革百日攻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6月13日 10时25分   来源:江西日报

    一场席卷赣鄱文化领域的百日攻坚大潮澎湃,荡涤着制约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冲开了束缚文化人活力的各种羁绊。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按照不同需求,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和职责。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彻底实现转企改制,不再依靠政府的统包统揽过着“等靠要”的生活,变成合格的市场主体,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经历文化体制改革的洗礼,全省文化战线生机无限,市场主体勃兴,文化品牌亮眼,核心板块雏形初现,文化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

    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

    一个个扭亏为盈的捷报,一出出新鲜出炉的剧目,一张张充满信心的笑脸,分明传递着人杰地灵的赣鄱文化,正自觉自信地拥抱新的光荣与梦想。

    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

    5月31日,省直5家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在江西艺术中心举行揭牌授牌仪式,台下5家企业的职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改革的支持与认可。

    而50多天前,在省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台上宣讲政策,台下却气氛凝重,一些院团职工甚至站起来嚷嚷:“我不改!”

    同样一批人,为什么短时间内,会有如此快的转变?

    “一听改革,总以为是以牺牲职工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可这次改革不一样,不仅没有让我们的既得利益受损,还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只要肯干,收入自然增加,我当然举双手赞成。”一位曾经在台下喊“我不改”的演员如是说。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源于江西省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厚待职工,无论怎么细化方案,决不“算计”职工,各级政府确保财政拨款不减少,职工既得利益不减少,职工真正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自然积极参与、支持改革。

    在此次文化体制改革中,江西省从政策设计这个环节就强调以人为本、厚待职工,在中央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就高不就低,确保职工利益。

    省里在反复调研论证、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江西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等5个政策性文件。省新闻出版局为制订《江西省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从去年6月就开始调研,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在想周全、议透彻、做到位的前提下,江西省还研究出台了14条好政策,既把中央政策有的优惠全部给足,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根据江西实际有所创新,让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

    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是检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标准。评价文化体制改革,也应该坚持这一标准。翻开这些政策,不难读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不难发现“以人为本、善待职工”的改革原则贯穿始终,做到了让走的职工放心,留的职工安心。

    据悉,江西省在改革实践中梳理出职工诉求共计30个,这些诉求都得到较为满意的答复。

    ——提前退休的职工计发退休金年限和比例予以充分考虑,避免了这部分职工今后因不能参加调资而吃亏;

    ——调转人员的编制、级别随人转到新单位;——为转企职工专门制定了“保工资、保社保”的“两保”政策,而且还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在其退休后,由财政加发生活补贴,解决了“事企差”问题;

    ——职工转企前能享有的所有待遇,职工转企后一样也不减少……

    退、留均有保障,全省所有改制单位的《改制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在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获得一次性通过,未发生一起因改革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省杂技团前任团长陈为民告诉记者,省里针对两名病残演员的安置问题专门召开会议。目前,两名演员已调转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妥善安置。

    江西教育期刊社让员工参与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公司的美好前景吸引全社人员转企,“两个方案”在职代会全票通过。

    南昌家庭医生报传媒有限公司为全体员工补交了大病医保,增加了最低工资标准,为所有聘用职工按不同岗位、不同职称晋升了年度工资。

    政策到位、政府给力,确保主阵地旗帜飘扬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国有文艺院团和其他文化单位转为国有文化企业,他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就是要让这些主力军成为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的好体制、好机制做强做大,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更加巩固,主旋律更加激昂,主渠道更加通畅。

    5月初,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小剧场话剧《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当月演出了11场,超出计划的5场。“今年演50场没有问题。”公司负责人掰着手指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剧目投入10万元,21场就能回收成本,演50场就能净赚15万元。省里对商业演出有1比1的奖励,这样又能赚25万元。公益性演出场次补贴这一块比往年又可多赚18万元……

    改革之初,江西省提出的口号是“财政支持不撤回”,后来则变为“财政支持不减少”。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苦心孤诣:不仅要给改革单位“输血”,更培养他们“造血”能力,不仅要把改革单位“扶上马”,更要政策“常给力”。

    江西省文件规定,转企单位工商登记注册资金,如企业自有资本金不足支付,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统筹,确保及时足额到位……转企后,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江西教育期刊社获得上级主管部门1500平方米的房产。鄱阳县赣剧团责任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由县财政垫付,该县还免除了剧团几十万元的债务。乐平市赣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获得财政支持增加了近100万元。

    人保、编制、工商、税务等部门对改制企业齐亮绿灯,加开“小灶”。

    江西省还出台了《省直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的进一步支持办法》,确定了15条扶持文艺院团发展的项目,有支持转企院团文艺创作的,如省里每年安排500万元专用于省直转企院团艺术创作生产,还安排“五个一工程”资助经费500万元。

    有提高政府采购剧目场次补贴的。以前,省、市、县三级院团的场次补贴分别为每场4000元、3000元、2000元,现在省级院团的场次补贴提高到每场1万元。

    有按1比1给予演出奖励支持转企院团开展商业性演出的。另外,还将建立媒体和院团、剧场协作机制。

    像省话剧团一样,由步履维艰到迈步快走,政府的多方扶持,让改制后的院团有了自主发展的土壤与氛围,更让职工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望。

    随着改革的深入,新诉求不断出现,政府不是甩包袱,而是倾力扶持,确保社会主义文化主阵地得到坚守。

    省木偶剧团责任有限公司负责人万华南说,因为公司没有演出场地,进行商业性演出,场租费用由财政给予补贴。

    省杂技团改制后,省里拟出资,在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培养50名杂技演员,确保杂技事业后继有人。省杂技团责任有限公司建练功房事宜也列入政府日程。

    南昌市采茶剧团的办公场所和演出场地,因地铁建设被全部拆除。为支持地方戏的发展,南昌市政府决定在原址上重建剧场,那可是多少人羡慕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

    突破樊篱、更新观念,确保主力军生龙活虎

    2008年,上高县文工团的骨干演员刘鹏凯觉得待遇不高,选择离开。当时,与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几个演员。5月24日,在深圳的歌舞娱乐场所“漂”了4年的他,又出现在上高县文工团演艺公司的排练厅里。他告诉记者,改制后的上高县文工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新的用工机制、奖励机制、薪酬机制,员工、剧团发展前景美好,吸引他“倦鸟归巢”。

    “当主角,比跑龙套的,一场戏要多几倍的收入,我要想办法出去进修学习。”省京剧团一位演员说。

    改革凝聚人心,改革激发活力,改革的优势正一步一步转化成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饶市信州区越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勇拓越剧之乡的文化市场,今年以来已在浙江等地演出近200场,创收210万元。公司负责人陈福新说,现在剧团被浙江当地人称为“江西的小百花剧团”。

    “因为市场定位准确,演出质量高,加上剧团在浙江有一批比较稳定的经纪人,他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信州区文化局负责人介绍,年初,宁波市政府组织送戏下乡竞标,该剧团成为唯一一个竞标成功的省外剧团。

    团长陈福新表示,转企改制后,要利用政府的扶持,从全国挑选几个名演员,着力打造几部新戏、大戏,进一步扩大剧团的影响,提高演出价格,做到好戏不断、演出不断、收入稳步增长。他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年在省外商业演出将不少于300场,演出收入突破350万元。

    崇义县歌舞剧团依托自身研发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竹乐,与该县一家企业联合组建崇义县竹乐演艺公司,在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文化与企业的合作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过去是“有文化、无市场”。突破观念的樊篱,演职人员的创作热情从“卧虎藏龙”变为“龙腾虎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谋划做大做强。一个高素质演员—高水平演出—高收入分配—剧团壮大—名演员—名剧团—市场繁荣的良性循环正开始形成。

    鄱阳县赣剧团责任有限公司有一个美好的蓝图。公司负责人何益萍说,现在招聘演员,他们手上有了自主权,如果觉得某演员业务素质高,他们可以花重金相聘,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奖励制度稳定人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她还自信地说,公司正在设立经纪人制度,不仅要稳固农村市场,更要进军旅游市场、拓展外省市场。同时,他们还与几家大型企业洽谈后备人才培养事宜,促进赣剧长久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文化体制改制风口浪尖走来的经营性国有文化企业,搏击市场的能力增强,创造活力迸发,然而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站在新的起点,未来的路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去破解:群众的消费习惯需要培养,市场的发育需要给力,院团的演出呼唤更多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

    不管前途有多少鲜花,又有多少荆棘,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让我们一起携着希望和憧憬,扬起拼搏奋进的风帆,向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进发!  

 
 
 相关链接
· 江西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全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江西2011年核心文化产品出口9.39亿美元 全国第五
· 惠风和畅满眼春:江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纪实
· 砥砺奋进 江西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千亿元
· 江西全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站将免费开放
· 江西新建25座、改造156座文化宫等职工活动场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